通讯员 王辉 王欢
“在家门口上班真方便,每月还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渔湾田园综合体项目产业园工作人员平兄美开心地说,去年4月,她结束了背井离乡的在外打工日子,来到渔湾田园综合体产业园工作,在家门口上班,既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收入也不错。
像平兄美这样在家门口解决就业的村民,还有不少。“项目落户在渔湾村,我们结合园区农耕管理员、民宿保洁员、餐厅服务员等岗位,园区运营直接吸纳就业人数超20人。”渔湾田园逸谷综合体项目负责人胡兴兵介绍。
据了解,渔湾逸谷田园综合体项目预计总投资2.8亿元,现在已投入2800万元,占地87亩,修复灌溉渠道1600米,完成高标准农田恢复50亩,将一座废弃的水电站设计改造成为渔湾村生态社区中心,建成了天空下自然书店、鹿柴咖啡、放电美术馆、汉唐驿山居青旅等景点,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
此前,提起渔湾村,熟悉的人就会想到空心村。没有产业支撑,缺少就业机会,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不少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在家。现如今,渔湾田园逸谷综合体项目建在家门口,解决了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问题。
除了吸纳就业,该项目还有效带动了康养旅游集聚发展。2021年,渔湾村被列为宁陕县乡村振兴战略“一镇十村”示范村,作为重点旅游村进行打造。该村不断探索和拓宽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运用传统村落文化与简约时尚的现代元素“融合笔法”,以及山坡竹林、稻田体验、文创产业等人文观光区,形成山上种植、山下游玩的阶梯式产业带和可观可品可体验的多维乡村空间,使生态、人文、产业和旅游深度融合。项目运营以来,每年旅游综合产值达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10075元提升到13000元。
在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不忘对村内人居环境、公共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充分利用废弃塘堰、闲置院落、沟边河畔等边边角角,打造富有乡愁文化的人文景观,既延伸了产业链,也促进了村民增收。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主任黄晓勇说:“帮扶单位县住建局帮我们解决资金300余万元,新建2A级旅游公厕一座,修整原生态沟渠2处800米,改造提升农家乐3处,并对5处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民自建房进行了改造,村子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多了起来。”
依托渔湾村怡人的风景资源,该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辅导”的运营模式,整合“乡村”和“乡愁”等要素,不断完善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有序盘活村民闲置宅基地17处,整治撂荒土地100余亩。将流转来的空置老宅进行保护性设计改造,修旧如旧,在展示渔湾村特色建筑原始风貌的同时,发展康养民宿产业,民宿项目一期改造高级客房4间、青旅驿站床位60余张,建设格兰篷10个,已全部投入运营。
“夏天的时候,民宿基本上爆满,没有空房,西安周边游客居多,甚至还有很多外国友人来体验生活,今年接待游客人数0.5万人次,营业总收入20万元。”渔湾村民宿负责人郭强说。
渔湾村的发展,是宁陕县近年来发展的生动写照。该县以重点改革和招商引资盘活乡村资源,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让美丽环境成为核心竞争力,城乡因生态而美、产业因生态而兴、群众因生态而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夏日的渔湾村,植物茂盛,动物雀跃,村庄被一湾河水“画”为绿色的“太极图”,与山林融合。森林、稻田、朱鹮、农家、书店、咖啡馆,还有民宿天台上的帐篷共同“涂抹”出渔湾村的夏日色彩,曾经冷清的山村变得热闹非凡。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部门帮扶职责,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积极探索以‘绿水青山为形、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的文旅发展之路,构建成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休闲农业为核心、民宿酒店为抓手、康养度假为亮点、科普教育为助力的生态循环特色产业体系,为实现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宁陕县渔湾村驻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
文章来源:安康日报http://sjk.akxw.cn/epaper/read.do?m=i&iid=1610&eid=11619&sid=7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