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陕西籍运动员刘子旭、王涛乘高铁返回西安,受到热烈欢迎。在北京冬残奥会比赛中,刘子旭和王涛分别参加了残奥冬季两项6公里、残奥冬季两项10公里、残奥越野滑雪短距离两大项共6场比赛。刘子旭在残奥冬季两项男子6公里(坐姿)比赛中获得冠军,为中国队摘得本届冬残奥会首枚金牌。图为手捧鲜花的刘子旭(右)和王涛。本报记者 戴吉坤摄

本报记者 秦骥 通讯员 谭海波 李兵

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陕西安康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负责人林晋炎应邀参会。

“我感到无比荣幸,今后将继续致力发展社会体育事业,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林晋炎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在陕西安康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驻训过的运动员分别夺得了1金1铜和11金8银11铜的好成绩,为中国冬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冠军基地”。

“我在这个基地训练两年了,各方面设施都挺好的。环境、海拔等一些条件,也很适合越野滑雪训练。”正在基地进行训练的陕西省越野滑雪队队员吴春林说。

陕西安康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位于安康市宁陕县广货街镇,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6.8摄氏度。基地建在山中相对开阔的山间小盆地上,海拔1000米,是典型的小高原训练场所,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比赛场地海拔相近。

“这种小高原训练场所,很适合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林晋炎说。

2月11日晚,在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中,中国选手闫文港获得铜牌。“闫文港是我们基地服务过的运动员之一。”林晋炎难掩自豪感,“中国钢架雪车队实现历史性突破,作为秦岭深处的滑雪人,我们感到骄傲。”

林晋炎表示,雪橇、雪车和钢架雪车项目在一些国家已有上百年历史,而在我国则起步于5年前,运动场地建设存在短板。

面对没有资金、国内没有可参照实例、没有行业设计人员的难题,林晋炎团队建成了国内首个拥有三条雪橇、雪车和钢架雪车出发训练道的冰屋基地和与之配套的体能训练馆,为备战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提供了必要的训练条件。

2020年,基地又完善了枪库,扩建800米的沥青环形跑道,增加了北欧冬季两项射击平台,并延伸加长雪车出发道。

“这里已然成为国家花样滑冰队的另一个‘家’……”2月20日,中国花样滑冰协会向基地发来感谢信,感谢基地为花样滑冰国家(集训)队“冲刺”备战北京冬奥会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运动员长期在基地驻训,我们要做好全方位服务,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林晋炎说。

2020年,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为确保中国冬奥健儿们有一个安全、封闭、可靠的集训场地,基地采取有效措施,主动放弃其他市场经营项目,为国家队运动员提供全封闭隔离、训练专用区域。

每天都有专人对各区域进行消毒,并给运动员测量体温,发放物资。“运动员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们基本上一个星期调整一次食谱,尽量满足大家的饮食习惯。”基地餐饮部主管陈香说。

为了保障隔离期间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基地每个房间都配备运动器材让大家能随时进行体能辅助训练。

基于基地在“防疫情、保备战”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该基地“2020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集体)”荣誉。林晋炎作为代表,被邀请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04/10/content_78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