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融媒讯(记者 程志林)节令已过三九,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候。宁陕县城关镇华严村的吕宣珍起了个大早,趁着难得冬日暖阳,准备用压了一多月的酒糟烤一座包谷酒,以备春节款待客人。
陕南人热情好客,舍得吃,也舍得在吃上下功夫和花时间,并且古有自酿酒的习俗和技艺,每到年前,就要杀年猪、磨豆腐、做腌菜。
土法酿制包谷酒,大致分作煮籽、发酵、蒸馏三个步骤。
煮熟的包谷粒和酒曲发酵,经历半个月的等待,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酝酿着一种特殊的味道。酒曲的多少,玉米粒煮的软硬全在做酒人的拿捏之中,对于传统技艺早已谙熟于胸,经历岁月的等待,时间的磨练。
年过六旬的吕宣珍,有序地指挥儿子把带着酒香的包谷粒,倒进一个没有底的木蒸子里,一点点均匀地撒下,等到木蒸子里热气腾腾,插几个排气孔,再放入一个形似琵琶的酒槽。在木蒸子上面支起一口发亮的大锅,填满冷水。柴火均匀舔舐着锅底,雾气蒸腾遇到盛满冷水的铁锅凝结水珠,包谷酒就从酒槽里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了,从水滴,断线的珠子,后来变成涓涓细流。
对于自酿包谷酒的味道,吕宣珍很是谦虚,请来邻居袁世华品尝。
【村民 袁世华】我们的年酒是用包谷做成的,先煮熟再蒸,蒸了再拌上酒曲,七至十天就好了,今天正好到了烤酒的时候,我们的酒相当醇香,没有其他的杂味。今天这个酒味道相当好,这是我们农家待客的最佳美酒。
对于做酒的技艺吕宣珍谙熟于胸,二月酿桃花酒,八月做桂花酒,腊月烤包谷酒,酒的发酵与气温息息相关,冷了无法充分发酵,热了容易发酸,而这几个月份气温正好,为酿酒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烤酒的技艺和手法,也在辈辈心口相传中得到传承和延续。
农家甘醇绵长的包谷酒,连接一代又一代亲情,聚拢一片又一片的乡音,缔造了一串又一串的故事,这份绵长不光是家乡酒的口感,更是割舍不断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