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当我坐在电脑边写这篇文章时,眼前立时闪出月河村的蜂蜜,琥珀样晶莹剔透盛在缸里,用筷子挑起一块蜂蜡,柱状的蜜线一样潺潺绵绵经久不断,无论挑多高那一线蜜都和缸里的蜜紧紧相连,浑然一体,那蜜噙在嘴里香甜如糯,当我离开时,嘴里仿佛还残留着一丝香甜……
与月河村结缘,是因为工作调动至县纪委,脱贫攻坚包帮的贫困户随之调整。这个毗邻平河梁景区,210国道旁,距离县城60公里,依山傍水的美丽山村,于是便有了我时时刻刻的牵挂。记得刚到月河村的那一天,正是盛夏季节,我们顶着日头参观民居改造、中蜂养殖,到各自的连心户走访,一天的行程既紧张又充满乐趣。经过210国道边的养蜂大棚,远远地,精干的女主人就招呼起来,熟稔地用筷子夹起一块蜂蜡,让我们欣赏品尝,啊!真是好蜜!我们纷纷和主人搭讪,赞叹之余,顺便买上几斤,带回家帮忙宣传推销,送亲朋好友,作为酒米糍粑、粽子、糯米饭、馒头、面包、糕点的蘸料,和着芝麻、玉米花、核桃做糖果。好奇的我也尝了一块,慢慢咀嚼中,那沁人心脾的甜就融到了嘴里,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脱贫攻坚为当地经济带来的即时效应,农民从发展产业中尝到了甜头!日子也就有了盼头。
带着甜蜜的憧憬与美好的心情,沿腰竹沟随大客车一路颠簸前行,来到沟顶的李成林家,一排土墙灰瓦的老房子,跨进堂屋,四十来岁的李成林迎了出来,这是三世同堂的五口之家,年近八十多病的母亲,病歪歪的妻子,二十岁在外打工的大儿子,江口中学读初三的小儿子。和李大哥交流,一问一答中,他不冷不淡地应答着,谈到免费蜂桶的优惠政策,他略带激动地说:“我害怕招惹蜜蜂,今年不准备养蜂,就只种了几百斤猪苓,连同以前种的总共八百来斤!”问及改造房屋的事,嫂子插话道:“我身体不好,婆婆刚住院回来需要照顾,家里最近有些紧张,要是需要给工人做饭,我一个人怕弄不过来”。一边说着,一边裹了下身上的外套,,看着三伏天衣着厚实蜡黄着脸的孱弱嫂子,让我之前的说辞一句也进行不下去了,我只好把准备好的慢性病种检查表格、疾病保健宣传册送给嫂子,提醒她有时间了到县城好好检查下,有什么困难给我们打电话,她一边道谢又自言自语地说:“哪有时间啊!”那一刻,嘴里的甜味似乎一点点淡下来……
从李家告别绕到后排的房屋,依然是土墙灰瓦。“老邓”随着村干部的招呼,一个憨厚的大伯走了出来,我立即迎上前去,不等他让座我便自己介绍起来,“我也姓邓,天下邓字不分家,没准几百年前我们是一家子呢?”我们唠唠好吗?”“好,唠唠吧!”“我们……就是一家啊!”“那我以后就把你叫哥好吗?”“嗯,好,好,认个妹子好!”……这说话有些结巴的邓安财还真幽默,轻松自然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这是一个三口之家,老邓近六十了,媳妇马荣元五十几岁,有糖尿病前兆,二十来岁的女儿在浙江打工。因为年龄大了,疾病多,又没啥手艺,所以家庭才富不起来。问到改造房屋,他一边埋怨自己拖了后腿,一边说要整房子,先要换换环境,然后还告诉我,今年弄了十几桶蜂子。告别时,老邓显得有些依依不舍,拿着慢性病种检查表格、疾病保健宣传册站在门上一个劲挥手,他的样子让我感动,不知怎的嘴里又渗进了一丝甜,我想或许正是有他这样虔诚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全面脱贫攻坚的任务才会早日实现。
坐上车,从腰竹沟出来,路过一座桥,远远地一处架着太阳能的白墙黑瓦的房子落入视线,一旁的村干部提醒,这就是朱安林家。走入院子,一个精瘦的阿姨迎出来,相互招呼后,我们了解到朱安林是她的小儿子,儿子打工去了,儿媳带俩孙女在江口租房子上学,放长假时才回这里常住,平日里,家里就只有他们老俩口,今年,他们种了几百斤猪苓、白芨,谈到改造房屋,她一口答应,还说一定配合政府早日脱贫。拿着给孩子买的文具,翻看着疾病保健宣传册,她更是抑制不住激动连连说:“让你们操心了,感谢了.....”和阿姨告别,此前消失的甜又似乎渐渐盈满了,是啊!虽然脱贫攻坚的任务很重,但只要我们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又何尝不会是生活越过越甜蜜呢!
从月河回来,日常的生活便多了一项主题,关心天气、农时、相关的政策,然后在和连心户打电话,只要有车去村上,也不忘叮嘱一句帮忙照应下,一来二去,与月河村的机缘便更加深了许多。八月的征兵宣传季,兴冲冲地给李大哥打了电话,电话那头他的声音开始有些急躁,接下来便平和起来,告诉我孩子去年就因为身体缘故没被通过,然后就家里,学校,孩子,农事什么的诉说起来……不知不觉,我们竟然聊了半个多小时,挂上电话,自己也挺欣慰,终于听了句暖心的话,今年我一定如期脱贫;中秋节前夕,给朱大妈电话问候,听得出那头她的落寞,孙子们去外婆家了,儿子在外回不来,我的电话此时替代了儿女的关心,我耐心地听她诉说,想像那头他们的开心,礼物并不重要,关键是节日的简单问候。
“妹子啊,是你啊,感谢过节打个电话,下次……到屋啊,我今年收了几十斤蜂蜜”“需要我推销吗?”“那倒不用,我没卖,都送人了,还留了点,你要不嫌弃,下次到屋,多的没有,2斤还是可以送你的”……给邓大哥打电话,顺便问了一下产业发展,这老邓还真有意思,我没替他做什么,只是经常拉拉家常,就像今天一样,想到过节打个电话,一时间自己反倒被他感动了,放下电话,我恍惚看到了那头笨拙地接电话的他,又仿佛嗅到了香甜的蜂蜜。是啊!在脱贫攻坚这场战斗里,群众与干部,干部与群众,何尝不是蜂与蜜的联系,相互之间的真诚理解与交融、以心换心,共同携手脱贫攻坚小康梦,这才是脱贫攻坚战的真谛。
窗外,缠缠绵绵的秋雨依然下个不停,陈列架上装在精致玻璃容器里的蜂蜜,此时静静地发出澄澈的光泽,看着它我似乎又嗅到了秦岭山中奇花异草的芬芳,清凉山泉的味道,似乎看见了那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村庄,不久以后那将是一幅崭新的图画:路宽了平了,小村装了路灯,一座座规划整齐的楼房拔地而起,新学校里传出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习惯了沿街叫卖的大伯开通了网店,大工厂企业入驻,四五十岁的光棍娶了媳妇,人们在家门口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家庭,香菇、木耳、核桃、板栗、猕猴桃、五味子、时令蔬菜等土特产源源不断运进了城,有的上了城里的餐桌,有的被加工成罐头、药品,还有的华丽变身为工艺品……
蜜,醇厚香甜的秦岭天然蜂蜜,载着农民丰收的喜悦,载着宁陕人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传唱着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天籁之音。活动室里,核桃板栗经济林里,天麻、猪苓、白芨栽植点,民居改造现场,乡村水泥路……水利、电力、交通、计划、扶贫、财政、金融等等,办公会开在了各个移动的现场,那些可爱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为村民致富出谋划策奔走劳累,走入贫困群众家中对症帮扶,在网络上宣传销售农产品,到学校里和留守儿童共度节日,奔赴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打通村庄最后一米连户路……这些美丽风景随着乡野的风渗进秦岭的野生蜂蜜,让我们看到了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神来之笔,也让我们见证了那蜜罐之后的酸甜苦辣,我想这就是大山的味道,乡土的味道,也是秦岭的味道。
蜜,秦岭蜂蜜,我钟情于它晶莹如玉的本质,也歌颂它的朴实,其实,走入大秦岭脚下的宁陕,我们又何尝不处处寻见它动人的身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