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回想
阮杰/文图
人需要转身。
当你回头时,老街的温度虽然散去,却留下了浓郁的乡音乡情。老街的热情虽然收敛,却留下了老诚厚重的独特个性。这是躲藏在秦岭深山的老街,在子午道上生,在丛林里长,百年历史铸就一个时代的辉煌。
如今走进这条老街,看到的是那些蹲在岁月背影的老房和抽着旱烟的老人,躺在阳光下瞅着老街发呆。在我看到老门时,总想回到以往的日子,回到失去的那个年代。或者总是试图把那些发酵的时光封住、抑或是斑驳的旧书封面,包含着那些充满叙述欲望的文字,把那些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许多不可言传的秘密收藏在高高矮矮的老门背面,才巧妙的撑起大大小小的门面。
突然间,你会在老人那长长的烟袋里燃起的烟雾中感受岁月的悠长,在老大娘蹒跚的脚步和爬满皱纹的脸上体会人生的苍桑。一条老街是一群人也是一代人相聚又散去的地方,留下的是过来人对过去的回想。在我的记忆里,那时老街的繁华就是大山里的“小上海”,那时拥挤的电影院就是想像中的“百乐门”。挂满玉米的老墙总会出现儿时的笑脸,屋檐下,沉甸甸的金黄堆满了父母的艰辛,然而当一家人相聚在火坑旁捞家常讲故事时,那些烦脑和劳累全都抛得尽光。老街下雨了,雨巷里我想遇到一位带着忧伤的姑娘,撑着油纸伞,踩着风,迎着我,静静而来,微笑而去,总想在那深巷里留一段难忘的记忆。但这一天没有来,却在那读懂了戴望舒那首流传至今的抒情诗。是啊!人这一生能得到的总能在这条老街上相遇,不能得到的总是在深巷里擦肩而过。正如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吗!
大街上,那长长的石板路被时光打磨得十分光滑,在那发光的背面我仿佛听到了先辈们奔波的马蹄声和脚步声,那是一种生存的本能,那是人们奋斗不息的经历。在那陈旧的老门旁探出头的身影,仿佛在聆听四处走来的叫卖声。缝纫铺、杂货店、草药房、小书屋、小吃城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闹市图,没有假冒伪劣商品,没有转基因食物,一把菜刀用上三年五载,一口大锅管你全家十年二十年不用更换。那时穷人没饭吃,互帮互助的人很多,富人以穿补丁裤为乐,以爱国爱乡为荣。出门时挂包带蓝,走闹市出五门成为时尚,这些习俗被岁月遗弃,不知在那里去寻。如今走在大街上青一色的时装店、电器城、超市、饰品铺等等,似乎是物以类别,应有尽有,看起来热热闹闹,繁华似锦,却不知那个商品暗藏杀机,坑你没商量。最近中央电视台世界周刊播出了一段节目,说在亚州中国就象一个大超市,这太形象了,不知你作何感想,也许和我一样闹心啊! 走进老街已经残破不堪的四合院里,雨在下,房在漏,但那嘀答的声音遮不住老人的悲伤,不是吗?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四合院、三合院,本来在一个小县就不多,而今又让它一处处消失能不忧伤?在那老泪纵横的脸上一种渴望的目光是那么强烈,那么无耐。发展旅游不保护地方遗存,不传承地方文化,游人能停下脚步吗?有些人一味的追求金钱,追求物质享受,还有的一味追求时尚,住洋房、开洋车、喝洋酒、吃西餐、染黄发、涂口红、穿短裤,看起来你像个土豪,其实是个草包。西安一个文友讲过这段笑话,说在大街上前面走着一群打工妹,身材一个赛一个,有说有笑,在背后看象群美女,可一位熟悉的朋友过去打招乎,回过头,叫人大吃一惊,这叫后面看还象人,前面看是个鬼!这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你想有些女人有钱了不是值家创业,而是整天想着打扮妆梳。有些男人有钱了包二奶、养小三,整天花天酒地,吃渴玩乐,无所追求,没有一点爱乡报国之心,更有甚者,出国求荣,男的以取洋妻为美、女的以嫁外人为乐,这种人有明星,也有土豪,结果好梦不长,不欢而散,落得个鸡飞蛋打。而老街里依然存放着百姓安住乐业的心事,点香菇、种猪苓、挖野菜、开饭馆,其乐融融,穿着不伤大雅,吃住依然如故,民风习俗在他们身上得以传承,杀年猪吃泡汤,迎新娘闹洞房,贺新春贴对联,走亲友放鞭炮,转转席吃四方,这正是老街人的生活方式。
老街的历史往往与现代社会隔着遥远的时空,像传说一样神密而又朦胧,距离喧嚣的生活却很近,有时侯,在大山里行走,村落好象藏在山的皱褶间,一不小心就撞见,若遇见一位老者你会由不得停下脚步与其攀谈。有时侯,老街就像一位世外高人,让我们这些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人慕名去拜访,以图从那里获得心灵慰藉。在这样的老街里行走,连粗糙的砖缝、残存的石磨碾盘都好像在诉说过去的故事,若再看门楼上的匾额、砖雕,堂屋上的斗拱,就像一位儒者用他古奥而直接的方式告诉你老街的灵魂就是淡定与精致。 西安一位著名作家这样描绘这里的老街古镇:旬旬岁岁自丹青,阳春金秋皆画屏。坝起金簪留佳话,镇如铁关锁青龙。秦风荡荡接楚韵,岭云悠悠远松声。胜似神仙洞府地,境入泼彩山水中。此乃宁陕旬阳坝古镇老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