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踏青木川

阮杰/文图

 

也许是我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的缘故,对老宅古镇有着特别的情感,别样的牵挂,对传统民俗文化更有许多偏爱。多年来无论在城市乡村或公差外出或者旅游,总爱往古玩店、博物馆、展览馆里钻,朝古色古香的乡村古镇里跑。

 

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受著名作家叶广苓所写的那本《青木川》(后书)并依据她的作品改编拍摄的电影《一代枭雄》和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制作的《边镇奇人》播出的影响,又受文友的善意邀请,与同道一行4人前往青木川,亲身感受那古镇传奇故事带来的魅力。

青木川因川道内有一株青木树而得名,更因有一位传奇人物魏辅唐和保护完好的古建筑而名声大振。该镇位于汉中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古镇曾是羌汉民族杂居地区,当时只因魏辅唐采取与众不同的土地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形成这里的“世外桃源”,外地客商纷至踏来,使这个边远的角落成了商户的“天堂”。据说此地明清时期最为繁华,古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以四龙场为主,面积达千万余平方米。这里的古建筑群既体现了楚汉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主格调,又充分吸收了微派建筑的特点,这些结合陕南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设计建造的具有浓郁秦巴地方特色的住宅,具有设计新颖、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气息,虽经百年沧桑,现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群正是青木川吸引旅游的亮点和基础,其中魏民庄园荣盛昌、荣盛魁、辅仁中学等精华古建筑群最负盛名。

 

青木川发生过不少令人回味的传奇故事。相传有一天,一个谋士对魏辅唐说,你这个地方什么都很好,就是少了点什么?要得好,就得建一所学校,培养造就人才,才有大的发展。魏辅唐对这话很上心,决心办一所学校。当时听说西安有位设计师名气很大,便派人带重金去请,谁知设计师对聘金不屑一顾地说:“穷乡僻壤能造什么样的学校。”第二天,手下将设计师五花大绑带到青木川,派他到上海、厦门等我地考察,最后参照上海一处建筑的风格建造了一所中西合璧、当时在大都市也少有的学校,这便是辅仁中学。

 

在辅仁中学读书是免费的,无论你是那里人都一样对待,学习成绩好的还资助送往好的大学就读。学校除了开设常规课程旬,还有外语、戏曲、武术、体育等课目。据当地老百姓回忆,老街上有一家小孩子已经八岁了,家长没有送到学校上学,魏辅唐就让手下的人把这家家长抓了,头上戴着尖帽子,脖子挂着铜锣,边游街边说:“赶紧把孩子送往学校上学,不然你们就会像我一样了。”可见魏辅唐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了。

如今,畅通的柏油马路拉近了青木川的距离,许多游客慕名前往,漫步古镇,淡淡的薄雾萦绕着古老的建筑,古朴的青石板街道尽显静谧安宁,仿佛漫步在历史的走廊,穿行在时光的隧道。

 

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方位使青木川成为秦蜀文化荟萃之地。当地文化风俗亦川亦陕,并带有部分陇南文化特色,羌族文化及民国时期形成的“乡纯文化”对青木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阅读

老毕事件

孔明

 

我要说的老毕只是个符号,是毕福剑,不等于毕福剑,应该是指毕福剑们,即老毕们。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是老毕吗?或者反问:我不是老毕吗?

毕福剑们迟早要出事,被查也是迟早的,老毕辱毛事件只是个引线。老毕的典型在于他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君不见,你我他,左中右前后,有多少这样的人呢?换一个地方,就是一个面孔,就是一种腔调,不作纵横比较,你无法判若两人。人前说一套,人后说一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台上正襟危坐,真跟个人似的,自己都不相信的话,硬是说得字正腔圆、义正词严;台下却又换了个人似的,虽然不放身价,却作还原“人”的面孔之状,说灰段子,说黄段子,甚至说黑段子,环顾左右皆“兄弟”,更是没有了忌讳,还被美其名曰“放松放松”。这一“放松”,没有底线了。人同此心,都习以为常,不变戏法似的转换角色,反而成了另类。老毕辱毛事件,只是此辈游戏人生的缩影。

就单个事件而言,老毕是否无懈可击?是否可以原谅?是否不被“告密”就是万事大吉?众所周知,毛泽东的俩女儿还健在,嫡系的、旁系的子孙不可谓少,像老毕那样辱骂毛泽东,可乎?毛的子孙有权保持沉默,也有权不保持沉默,诉诸公堂都理直气壮。或者换位思考:别人在饭桌上那样辱骂老毕的父亲,老毕闻之,又有视频可据,能善罢甘休乎?何况毛泽东并不单是毛家的,更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毛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说他是中国人的“神”一点儿也不过誉,岂容得宵小辈们随意辱骂?公开不行,背后如果行,就不会有所谓“告密”之事发生了。老毕辱毛犯了众怒,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俱不容忍也就可想而知了。

老毕出事后,网媒中不乏为老毕鸣不平者,更谴责告密者可耻。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仁、不智的片面之辞、诡辩之辞近似于歇斯底里,殊令仁者、智者、识者大皱眉头而扼腕叹息。常识胜于雄辩。告密者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贬斥。告密者要看谁告,告谁,告的是啥,有无社会正义。为亲者讳,乃是亲情伦常攸关,当然理解万岁;为友者讳,乃是人之常情使然,自是无可厚非;为圣者讳(包括为尊者讳),乃是大情大义所系,奠基良知厚土,释放大是大非,世人就算不理解也得理解。除此而外,告密,不告密,都是两可选择,无可无不可。譬如老毕,你公众人物,在央视屏幕上说得比唱得好听,到了台下,到了饭桌上,怎么能那样呢?当着中外友人的面,逞才、逞能、逞口舌之快,旁听者可以一笑置之,也可以“一根筋”举报你,这也是仁智选项,正如同谨言慎行也是做人选项一样,不能要求人人守口如瓶,也并非人人信奉沉默是金。况且视频举报,如何就是告密?就算百分之百告密,也有个价值观的是非判断。君不见,很多老虎、苍蝇被捉,都是其枕边人视频或者偷拍举报的,其行径与“告密”并无多大区别。再比如,杀人恶魔隐匿而被熟人发觉,该不该“告密”?只能说“告密”是把“双刃剑”,伤人,误伤,伤及无辜,都有可能,但不能因此就视之如寇仇。当今社会,明哲保身者众,怕惹火烧身者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者众,所以许多公众事件中,为正义出庭者、作证者、举报者内心都有个道德纠结或者良知拷问,事实上他们极有可能被不明真相者视为告密者。许多人法庭上帮人赢了官司,法庭外却遭遇孤立,让人在喟叹中无可奈何。

在老毕出事后,网媒舆论中有人颠倒了本末:整个事件再明显莫过的是事件本身,而非所谓“告密”,不能因为“告密”,就不问事件的青红皂白。是非如此明白,犹有人视而不见真相,却对真相发布者大加挞伐。此一事件应该令整个社会警醒、警觉:老毕出事的必然性在于社会精神不能集体分裂,社会人格不能集体沉沦,社会价值不能集体颠覆。如果继续容忍老毕们这样的台上台下两面人大行其道,所谓中国梦恐怕永远都是梦了!

个人简介孔明,作家,编审。本名张孔明,蓝田人。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专业,供职于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部。有《说爱》《谈情》《红炉白雪》《当下最美》等作品集及点评本《贾平凹妙语》行世。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