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紧密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鲍寒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只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干群之间才能架起连心桥,化为鱼水情。
本该如鱼水般的干群关系,在一些干部身上却出现了错位。本应“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些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显得勉勉强强,抛弃了“鱼水情”,将干群关系彻底“陌生化”了。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思想观念上存在严重问题。群众观念淡薄,不屑做群众工作;对群众缺乏感情,不愿做群众工作;有的缺乏基层经验,不会做群众工作;二是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有的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走过场”现象时有发生等等。干部作风不正,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干部作风不实,就会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三是工作落实上存在严重问题。习惯于靠会议落实会议、靠文件落实工作;各种检查评比考核过多过滥,催生“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和干部的威信,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建立起的深厚感情。
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实践
宁陕县人社局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兢兢业业推进人社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建立完善联系基层群众制度,紧密联系群众。
一、积极推行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落到实处、惠及于民,宁陕县创新推行“三级书记负责制”,即县、镇、村三级党委书记为新农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级领导包片带队驻镇、科级领导带队驻村、组织千名干部驻百村进万户抓宣传,讲政策。实现了责任有人担、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使新农保政策知晓率达到了100%。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开辟多元化渠道,倾力为农村富余人员搭建就业平台。紧密联系群众,将培训班办到镇村组田间地头,把技能培训送到农民家门口。紧密联系服务对象,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27个,积极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互联网信息录入。
三、开展“连心工程”,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建成“就业服务大厅”、“社会保险经办大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大厅”三个便民服务机构,统一集中办理就业、社保等业务工作,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受理”;逐步完善了县便民服务大厅、镇便民服务站、村便民服务室“三级便民服务机构”;制作“连心卡”,明确服务内容,公布工作人员的业务受理范围、手机号码、服务承诺。通过这些方式紧密联系了服务对象,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连续三年被评为“人民满意基层单位”,群众满意度测评始终在95%以上。
四、深入联系企业,扎实推进监察执法“两网化”,建立劳动保障监察管护长效机制,使企业自觉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建立就业困难对象帮扶长效机制。一是积极组织开展企业用工信息采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启动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政策,优先解决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问题。二是有针对性地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科技、信息、就业岗位、创业小额贷款等方面服务,帮助脱困致富。三是积极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使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县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紧密联系群众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我们虽然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在真正构建长效机制方面还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联系群众的思想观念。如果群众观念淡薄,心中没有群众,对人民群众缺乏真情实感,必然忽视甚至不愿意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必须加强宗旨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觉悟和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紧密联系群众,首先要熟悉群众心理,了解群众愿望,掌握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不能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在群众面前失声、失言、失信。
3、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紧密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能够激发起党员、干部、职工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使其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因此这一机制既要具有导向性又要具有制约性,既要有激励措施,又要有惩处办法,才能起到促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紧密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思考
建立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就是用制度的形式将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做法和经验固定下来,转化为常规工作坚持下去。建立紧密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建设。
通过强化教育培训,激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主动性,加强党员、干部主动联系群众的动力支撑。
一是要完善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二是完善党员思想汇报、党员谈心等教育制度,经常听取广大党员、干部执行群众路线的情况汇报,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从而主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加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建设。
首先,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个党员、干部相对固定地联系一个乡(镇、社区)、村、学校、企业等,以点带面,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经常联系。如联系困难户,建立帮扶机制;联系示范户,建立创业引导机制;联系特殊户,建立就业助力机制等。
其次,完善党员、干部、职工调查研究制度。开展党员、干部、职工进百村千家活动,将党的大政方针、科技知识、法律知识、致富门路、就业信息及时提供给他们;真正深入基层“访困问难”,与群众面对面心交心,真心诚意地倾听群众呼声,听取民众的意见、建议;了解民情,解决民困,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三是完善党员、干部、职工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通过“拓宽渠道、落实政策、强化培训、注重服务”四轮驱动,保障困难群众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要求。
四是完善群众利益保障机制。拓宽农村、城镇两个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
三、建立联系群众的信息网络平台沟通机制。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人社工作的方针、政策、信息等及时快捷传递给广大群众,拓宽宣传渠道,征求对人社工作的建议与意见,进行民意调查,实时掌握群众需要和诉求。进一步加强人才库建设和管理,完善人才的互联网信息搜集、发布和就业跟踪服务。做好三级便民服务机构联网、信息共享,为便民服务提供良好条件。按照“数据集中、服务下延、上下联网、信息共享”的原则,针对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金融服务网点薄弱的问题,加强基层网点建设,使全县城乡参保人员均实现“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个人信息系统化、现代化管理。
四、建立紧密联系群众的监督约束机制和激励评价机制。
监督约束机制和激励评价机制是确保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强化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必不可少的制度。
一是要加强监督约束,通过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使得党员、干部必须自觉联系群众,规范联系群众的具体行为。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建立健全紧密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更需要最广大的群众参与监督。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把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干部经常处于党组织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要进一步完善“连心卡”制度,对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情况进行跟踪考察,由群众签字认可,增加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透明度。
二是要完善群众评议机制,针对不同岗位上党员的工作实际,制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具有指导、评估和督促的考评机制。推行群众满意评选活动,扩大群众的参与权与选择权,按照“先进不先进,群众说了算”的要求,把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效果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去评判。
三是要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要改进党员、干部考核办法,营造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导向,让联系群众实效明显的党员、干部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应有的尊重;对联系群众好、群众公认的党员、干部,在提拔重用上给予优先考虑;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