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地处秦岭南麓,国土面积3678平方公里,辖12镇96村,城乡总人口7.4万余人,与长安、户县、汉滨等9县区接壤,属典型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受传统文化和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宁陕群众文化活动一直开展得较好,历史上的汉剧班子、皮影戏、春节社火、民间山歌小调、曲艺、小戏等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远近闻名,参与者甚众,特别是近年来,宁陕县委、县政府认真实施“文化兴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突出群众文化建设,狠抓城乡群众文化工作,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有力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和特点
(一)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围绕节日庆典,单位、群众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新春书画作品展”、“灯谜晚会”、“春节民间传统文化活动”、“青年歌手大赛”、“五好四爱三创业文艺晚会”;红歌大合唱比赛。特别是一些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还走出去参加了西安旅博会《把安康带回家》宁陕专场文艺演出,五大旅游文体赛事活动期间举办了山地音乐节,来自全国的音乐爱好者近两千人参加活动。二是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活动蓬勃兴起。县城广场,已成为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群众健身等系列活动的中心活动场所;滨河公园、街心花园等已成为社区中老年人跳健美舞、秧歌舞、太极拳等文体活动阵地,早晚参加活动人群熙熙攘攘。校园文化各具特色。宁陕中学的艺术节、城关初中的根雕艺术制作、旬阳坝小学的秦岭蝴蝶标本馆、少儿舞蹈培训,这些活动的积极开展,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注入了新鲜活力。县移动公司、迎宾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企业,每年都要在广场举办一至两次促销文艺演出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每年定期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县文化馆、图书馆送戏送书唱主角,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四是美术、书法、太极拳、音乐舞蹈等协会组织和社区的老年秧歌队、威风锣鼓队等群众文艺团体活动正常开展,极大地丰富我县群众文化生活。宁陕新歌发布会成功召开,四首歌唱宁陕新生活的歌曲,受到干部群众喜爱。五是电影放映常态化。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全县98个村去年放映电影1200余场次。六是镇村群众文化活动出现新的特色。广货街镇、四亩地镇成立了汉剧业余班社,促进了我县汉调二黄的保护和传承;金川镇还尝试创办“农民春晚”。
(二)群众文化阵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围绕加快推进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筹集和向上争取资金1100万元,新建了12个镇文化站,建起7镇、2个社区、98个行政村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在98个村建设立农家书屋,配送图书20万余册,为45个村文化室配送电脑、DVD、话筒、带功放音箱等文化器材,还争取到数字电影放映机6套,电影放映车一辆。争取5250套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解决两万多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县文化科技大厦的建设落成,成为人们瞩目的标志性建筑。
(三)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县每个镇确定文化专干编制3人,同时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考镇文化专干。与省市各专业艺术团体合作,每年输送文艺骨干参与培训,努力使干部队伍知识化、专业化。组织文化专业干部,互相观摩、学习取经,通过交流,促进文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文化事业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形成。首先,明确了“文化兴县”发展战略,关注群众文化、参与群众文化建设、支持群众文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在逐步形成。其次,把群众文化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镇和相关部门,层层签定目标责任,并纳入各镇、各部门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和党政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夯实各镇各部门重视支持群众文化的责任。第三,县财政从2012年起,每年拿出300万元专款,作为文化发展基金,确保群众文化建设有基本的资金保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宁陕群众文化建设态势良好,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是发展主流,并显现出特色和亮点。但群众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化兴县”的任务还很艰巨。
一是对群众文化建设重视力度不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县文化馆应该说是全县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排头兵,是群众文化开展的龙头,但10个编制只有5人在岗;县图书馆应该也是群众文化的重要阵地,但从80年代开始,三搬其馆,面积越搬越小,图书越搬越少,馆务人员越搬越精减,场馆越搬越偏僻;镇文化站应该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点,但目前每个镇3个编制,往往只有1人是文化专干,且还兼任政府文书或其它工作。
二是对群众文化建设责任主体认识不清。群众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这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的。在这方面,县上好于乡镇,所以有人就说:两头热中间凉、上面急下面闲。表现在:群众有需求,参与有热情,但是缺乏牵头和指导,缺乏服务和扶持;文化站被挤用、被闲置;上级配置大量的设备、文化器材没使用或不会用;仅有的一点文化活动经费被占用;没有符合宁陕实际、符合传统特色的群众文化建设计划,目标不明确、特色没显现。
三是群众文化活动经费保障不够有力。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但与广大群众的要求相比,投入还显不足,县、镇、村三级普遍存在文化活动经费紧张和文化服务养不起、买不起、奖励扶持少的现象,特别是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经费四处化缘、等米下锅。
四是文化建设机制和体制不健全。一方面缺乏文化人才,另一方面现有人才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镇文化站有编制,但真正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很少,文化站人员编制被占用或在职不在岗,在岗的也大多缺乏从事文化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的音乐、美术、舞蹈专业老师又走不出校门,无法开展指导和培训。有兴趣、有爱好、有特长的民间艺人因忙于农活、迫于生活,难以专心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和创作,以至于近几年来国家投资配送的大批文化器材、设备、图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镇村文化活动显得冷清。另外,群众文化和旅游产业也没有很好的结合,在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再没有企业参与、配合、支持,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支撑必然不够,后续必然乏力。
三、几点建议
第一,抓好主阵地建设。从宁陕的群众文化建设需求出发,统筹规划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县文化馆、图书馆主阵地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参加文化活动场所面积不足的问题。一是要建好并利用好县文化大厦和演艺广场,使之成为“文化兴县”的标志性工程;二是要建好镇文化站,使各镇文化站真正发挥文化活动牵头和指导作用;三是要统筹资金项目建好村活动室和社区。
第二,提高群众文化服务水平。认真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通过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群众更多地关心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要加强对群众文化服务的管理、简化服务流程、延长服务时间、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不同群体提供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同时将群众文化服务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情况纳入镇村和部门主要领导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以此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实。
第三,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进修与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现有文化队伍的素质的提升。加强对文化队伍人员的聘用管理、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民间文艺人才的作用,着力解决基层文化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鼓励、引导发展各类文化产业,扶持、培养、造就一批文化与企业有机结合的典型。
第四,组织办好确定的“节日”汇演。一是上半年确定一个节点(如:正月十五),或称“宁陕传统文化节”,由县职能部门牵头,镇村参加,组织一场大型传统群众文化活动,以奖代补各个参演节目,重奖由群众评选的优秀节目。二是下半年确定一个节点(如:国庆十.一),或称“秦岭文化艺术节”,由县职能部门牵头,镇村参加,邀请县内外艺人、团体参与,组织一场大型文艺活动,评选优秀节目进行奖励。目的是从机制上激活群众文化的广泛参与性,引导、发掘群众文化优秀典型,服务宁陕、宣传宁陕,使群众文化在群众中扎下根基。
第五,多渠道营造文化氛围。邀请各方面文化名人到宁陕开展各种活动,与有实力、有意愿参与宁陕文化建设的团体、企业合作,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教育强县、旅游强县,多渠道营造宁陕文化建设氛围,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