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城关镇村民徐隆润、冯方贵共同投资3.7万元栽植猪苓,去年收获猪苓2500斤,收入13万元。图为徐隆润、冯方贵正在挑选猪苓。

通讯员 谭海波 李兵

  “有了这证书,我们旅游公司就可以放心投入经营了,我们将在筒车湾流转一批林地,在经营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同时,还可以发展绿色种植产业。”20161227日,在宁陕县林地经营权证发放仪式上,领到林地经营权证的陕西筒车湾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经理李焕明高兴地说。

  自跻身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后,宁陕县结合县情实际,把林业综合改革与助推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以三级书记抓林改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财政扶持制度、管理经营机制、林权流转机制四项建设,实现了林业综合改革与脱贫攻坚互促进的双赢效果。深化的集体林业综合改革,犹如和煦春风,让林农欢欣,山林更绿。

  林权分下去,资源活起来

  宁陕县林地面积4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2%,有集体林地306.2万亩,农民人均林地50余亩。守着好资源,如何让资源活起来,让广大群众依靠林业脱贫致富,成为摆在宁陕决策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7年,时机出现,这一年,宁陕被确定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该县迅速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历时一年多,将306.2万亩集体林地落实到户,颁发了1.73万本林权证,林权发证率达99%。

  林权分下去,只是工作第一步,为充分激活资源,该县又启动林权质押贷款、林地流转等配套改革。为此,先后出台《宁陕县林地流转办法》、《宁陕县林地评估办法》、《宁陕县林权抵押贷款办法》等林权流转制度,让林权彻底动起来。

  2016年底林权抵押面积达3.17万亩,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337万元;累计流转林地1723100多万亩,总交易额达7亿余元。仅凯迪公司就流转林地64.8万亩,每年给群众致富流转费用720万元,流转林地群众每年户均增收222元。

  2015年,宁陕又被确定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该县紧紧抓住大好契机,推进林权流转机制和制度建设试验试点工作。出台《宁陕县林地三权分离实施办法》,启动林地三权分离改革,坚持林地集体所有权、个人承包权不变,剥离经营权,颁发《林地流转经营权证》。林地经营权可融资、可流转、可入股,有效解决了旅游开发企业的林地需求和农民收益的矛盾,既深化了林权流转,又促进了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筛选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开发龙头企业开展三权分离试点工作,首批流转林地经营权2.68万亩、交易额180万元,参与流转的农户67户年户均增收7.5万元。

  “山定权,树定根。为给林地经营户吃下发展定心丸,我们创新发放《林权经营权证》,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将沉睡的森林资源摇醒激活。经营权可租赁、互换、流转、融资和抵押贷款,不仅实现了林地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林业投入信心,也有效解决了旅游开发企业林地需求和农民收益矛盾,促进了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宁陕县林业局局长卢益建说。

   机构减下去,服务跟上来

   刘桂湘是县林业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以前,从春季的核桃银杏大蚕蛾防治、夏季的胡蜂防控、秋冬季的松材线虫病防控,是她最忙的时候,天天下乡,中心五六个人轮轴转,都还忙不过来,虽然春忙到冬,钱没少花、班没少加,但工作成效不理想,群众不满意。

   2016年,宁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三家公司竞标提供服务,县林业局只负责过程监督和效果测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在我虽然不忙了,但工作却好做了。刘桂湘说。

  宁陕县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建立起功能健全、运营规范、服务完善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大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实现了政府从办林业向管林业的转变。

  建立了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确保林业技术干部队伍稳定。整合林业技术力量,组建林业科技服务队,运用互联网+搭建林业技术服务平台,扩展技术服务范围。

  该县出台了《宁陕县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鼓励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组建种苗繁育、造林绿化、公益林管护、经济林经营的林业合作社,组建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交易、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火灾扑救等中介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中介服务组织开展公共性和公益性服务项目。组建3家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林业技术服务的社会化服务公司;2家森林火灾扑救民营公司、1家林权交易评估收储公司正在组建过程中。

  20169月,宁陕又启动了林权管理信息化工作,采用互联网+林权管理模式建设宁陕林权管理网络平台,该平台可实现林权的网上查询、网上评估、网上审批、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网上监管等服务功能。实现林权管理交易网络化、信息化,加快了全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步伐,更好地为该县林权管理、林权流转、林权抵押工作及促进林产业发展服务。

  该县通过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兴办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协会等多元化、多类型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强化新型林业协会建设,支持发展林业龙头企业。全县兴办家庭林场12家、林业合作社130个,成立天麻、猪苓、板栗、核桃、兰花、森林旅游等林业专业协会组织6个,建成3个市级、10个县级林业产业园区。

  奖补发下去,群众富起来

  为了支持林业产业建设,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宁陕县建立了县级财政投入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建设长效保障机制,实现了政府得被子、群众得票子的双赢局面。

  四亩地镇罗家沟的板栗园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形式,由合作社统一对栗园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参股群众按持有股份分红,栗园连年丰产,每年户均收入5000元以上,成为全县板栗园经营管理的样板。龙王镇村民苏永前与朋友合伙投资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药用牡丹种植。采取合作社+产业园+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农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并将产业收入的50%分给入股农民,吸收当地贫困户3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10000元。

  2014年起,该县政府研究出台《宁陕县财政扶持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实施办法》,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生态经济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生态旅游、林下种养、水产养殖,并逐年增加投资力度,专项扶持林业产业发展。运用市场机制,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对新建林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示范大户实行以奖代补。2016年新增追加预算670万,主要用于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社会化服务。据统计,近两年来,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

  该县还争取中、省天然林保护、森林抚育、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1200万元。政府每年统筹整合林业、农业、水利、旅游等产业项目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扶持生态保护和发展林下经济。在实施天保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重点区域造林绿化项目时,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苦户600名参与项目建设,每年增加的劳务收入,人均达到1万元以上。以旬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皇冠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实施朱鹮、金丝猴、兰科植物、古树名木等保护项目,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公益服务性就业岗位。

  同时,制定和完善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筹措资金650万元,将6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提高到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兑付标准。从2016年起,采取省上定补、县上补差的办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80万元,将40个贫困村41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提高到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即从现行每亩3.75元提高到13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80余元。加上40个贫困村的?73.6万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生态补偿,全县每年的国、省两级生态补偿涉及贫困户?5113户、贫困人口?13458?人,每年户均补偿资金达到320元 。

    原文链接:http://sjk.akxw.cn/cxjjtk/html/2017-02/13/content_11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