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学军 记者 潘润生
近年来,宁陕县深入践行“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把创新开展乡贤工作作为拓展统战工作领域的新举措,以“乡音、乡情、乡愁”文化为纽带,搭建乡贤集聚平台,探索形成“四连四建双赋能”创新模式,乡贤文化蔚然成风,正在成为宁陕乡村社会治理的特色品牌。
连心连情连岗联谊 营造乡贤文化氛围
宁陕县城关镇青龙娅村汪时明,从事食用菌母种生产栽培20余年,不但自己富起来还成立合作社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合作社总投资500万元,今年预计生产100万袋,雇佣当地群众51户,其中35户是贫困户,每户年收入约8万元。
但让王时明最有成就感的不是他的香菇事业,而是他利用乡贤身份依托产业让当地两名游手好闲的懒汉加入合作社能够自食其力。以前村民喻理成和谷其明,用当地话讲就是:“横草不拈,竖草不拿。”谁见了都摇头。作为乡贤理事会“产业发展领路人”的汪时明,决定发挥乡贤作用,把他们吸收进了合作社,如今他们和大伙一起劳作,不但撕掉了懒汉的标签,每人一年还能收入2万余元。
能人能够发挥乡贤作用带动地方发展,和这里不遗余力地乡贤文化打造分不开的。
宁陕县充分利用乡贤文化,推动统战工作下沉到基层,辐射到镇村做到“文化连心”。梳理提炼宁陕古今乡贤精神价值,编印《乡贤录》。开展“最美乡贤网络评选活动”,播出6期《新乡贤故事》电视节目。借势新媒体,推送乡贤工作动态、乡贤故事80余篇。通过设立“乡贤墙”“乡贤馆”“乡贤长廊”“乡贤广场”等形式打造宁陕的文化标识。目前全县11个镇、71个行政村,村村建有乡贤榜、镇镇建有乡贤园。
宁陕县通过“结对连情”建立乡贤结对帮扶制度。目前,已组织70名镇党委、政府领导联系镇级参事会骨干会员;200名包联村部门领导和村“两委”负责人联系村级议事会骨干会员。建立同党外乡贤代表人士谈心交流机制,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开设 “网上乡贤会”和乡贤微信群,形成“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乡贤联系模式,打造“乡贤聚合力、同心助赶超”宁陕乡贤统战工作品牌。
坚持县委政府主推、镇村主抓,逐步建立乡贤工作制度,制定乡贤联谊平台运行章程以实现“精准连岗”。以制度明确乡贤联谊的方式、乡贤参事的形式制定乡贤联谊平台《组织机构选举办法》《乡贤工作室工作制度》《乡贤工作纪实簿》等制度,让乡贤履职“有章可循”。区分乡贤特征,设置国策乡情宣传员、文明乡风传播员、基层矛盾调解员、助推发展智囊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干事创业示范员,明确乡贤职责,发挥乡贤作用。
工作中还利用各种节庆,组织乡贤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联谊”激发乡贤对家乡的反哺热情。组织开展“招商引智对接会”,吸引在外乡贤返乡创业,今年成功引进1家乡贤企业回乡发展。举办发展思路恳谈会,累计收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100余条。
选贤聚贤用贤惠贤 建设乡贤统战工作体系
在宁陕县筒车湾镇,凡是化解不开的矛盾大家都愿意找陈明奎评评理。老陈曾在当地任村干部20余年,又是退休的村长,当地人亲切地称他“陈老汉”。
依托乡贤工作体系,今年8月筒车湾镇成立了全县首个村级个人调解工作室“陈老汉矛盾调解室”。4个月陈明奎就调解事件12起,做到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筒车湾对乡镇统战工作的探索使乡贤不闲,并有效调动利用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像陈老汉这样的乡贤是大家公认的,但究竟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乡贤、平台如何打造、体系如何建立、机制何以长效,宁陕县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建选贤标准”。该县明确了乡贤评选标准和退出办法,由村党组织严格按照品行优、威望高、口碑好、能力强的“四优”标准,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两委表决、党委审核、张榜公示等程序和方式推选乡贤,使一批立足时代前沿的人才加入新乡贤队伍,以资源返乡、技术返乡、智力返乡、资金返乡等方式,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建立了县镇村三级乡贤数据库,入选乡贤982名。
“建聚贤平台”。按照“县级组建乡贤联谊会、镇级组建乡贤参事会、村级组建乡贤议事会”的总体思路,在村一级,建立乡贤议事会,主要开展村级具体工作;在镇一级,建立乡贤参事会,主要发挥组织协调、资源配置等功能;在县一级,建立乡贤联谊会,为全县工作提供协调指导,使“三会”成为整合基层统战对象的平台载体,形成了乡贤统战网格化格局。全县共建立乡贤组织76个,其中镇级4个、村级72个。
“建用贤体系”。结合宁陕实际,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乡贤统战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宁陕县乡贤组织运行机制》等,明确了“找人、搭台、派活、干活、礼敬”的工作流程和有组织、有制度、有阵地、有保障、有活动、有文化、有氛围、有实效的“八有”工作制度,建立了激发乡贤活力的工作体系,让乡贤统战成为基层党委工作常态化。
“建惠贤机制”。制订出台了《宁陕县礼遇关爱乡贤实施办法》,明确了庆典活动、节日慰问、参观游览、医疗保障、赠阅报刊、创业就业、政治参与等方面7条礼遇政策,制订落实救助、创业就业、子女就学、志愿服务、互助帮扶等6条关爱政策,使乡贤模范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社会上有地位,激发乡贤反哺桑梓、回报家乡的热情。
发展促创新 实现乡贤乡村双向赋能
说到乡贤,大家脑海中就立马浮现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形象,宁陕县城关镇35岁的罗有宁也坦言:“乡贤嘛一般就是,一把山羊胡,拐棍一杵,地动山摇的老先生,但当大家选我当乡贤时,压力还是挺大的。”
罗有宁在温州鞋厂工作多年,学到了制鞋技术,2018年底从温州返乡创业,在八亩村搬迁社区建立了高益鞋厂,产品畅销国内外,该厂吸纳社区36名群众就业,既解决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的问题,又实现了个人的兴业愿望。
罗有宁说,当年从温州回来,当地给了他们不少政策,但是对于推选他当乡贤还是有些意外,但既然政府群众信任他,他就首先要把厂办好、把鞋做好,让周围的群众能通过乡贤的事业富起来。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让乡村为乡贤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项目。宁陕县积极发挥本地企业家和在外乡贤的协同作用,以宁陕西安商会和乡贤联谊会为平台,优化投资环境,使越来越多的新乡贤参与到宁陕的建设与发展中来,新乡贤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赋能”的重要力量。如:皇冠镇乡贤、西安海荣企业集团董事长郑青海,累计投资10余亿元,在皇冠镇朝阳沟开发旅游项目,发展生态循环经济,10年间使皇冠镇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亩地镇乡贤邓庚,领办了3个市、县级农业园区,带领80余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增收脱贫,累计为贫困户发放务工工资、土地林地流转金、入股分红金、林麝饲草收购款300余万元。
宁陕县通过搭建乡贤统战工作平台,引导乡贤把学到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经验带到乡村,运用到发展当中,实现了“创新赋能”。同时,乡村许多发展的产业,也为乡贤实现产业转型、提升产品市场效益提供了许多创新的基础。如:梅子镇南昌村返乡创业乡贤熊远财,在外打拼10余载,回乡发展猕猴桃产业,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力务工建设南昌农业产业园区,带动80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城关镇朱家嘴村乡贤张林,依托电商消费扶贫,他创立的宁陕山珍店、宁陕驻安康特产店和宁陕驻北京消费扶贫店,年收购贫困户农产品价值4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31户、贫困户大学生创业30人。
乡贤是乡村传统文化的守望者、新时代的道德模范和一批具有正能量的人物,对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的补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宁陕在乡贤统战工作探索实践中,“敬先贤、挖今贤、育新贤”,把散落在民间的贤达精英聚集起来,总结出了乡贤工作系统化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实现了统战工作无死角全覆盖。
原文链接:安康日报 http://sjk.akxw.cn/epaper/read.do?m=i&iid=799&eid=5715&sid=37468&idate=1_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