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融媒讯(通讯员 韩建乐 李兵)穿行在莲花村,沿河两岸的密植桑园整整齐齐,产业园区的建设是如火如荼,群众和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场面是随处可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号角的引领下,宁陕县龙王镇莲花村立足村情实际,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脱贫的有力抓手,大力发展蚕桑、中蜂、林下种养、特色药材,帮助贫困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2019年,全村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

因地制宜规划产业

宁陕县龙王镇莲花村地处宁陕南大门,全村总人口211户60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310人,村民主要收入以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作为传统农业村,如何写好产业增收这篇文章,为群众脱贫提供根本性、持续性保障,是摆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莲花村整合马坊沟闲置林地资源建起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园区,主打中蜂养殖和林下套种,每年给村集体增加收益6万余元。

“虽然我们村上土地分散、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有限,但我们有自己的林地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要规划好,走长远发展的路子。”村党支部书记刘自知说道。“我们要走出去把先进经验做法带回来,用人家的经验来推动我们的产业”,

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先后到石泉县学习蚕桑经验、到平利县考察葛根种植、到恒口示范区考察家禽养殖,通过现场观摩学习,进一步坚定了发展壮大本村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学习回来以后,刘自知和村两委一班人对全村产业布局和结构进行了调整优化,确定了“一二三四”的产业发展模式,规划了“沿河平地种桑、坡地种植药材、门前保证口粮、林下发展养殖”产业布局。

据介绍,“一”就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条主线,“二”是“突出园区引领和产品打造”两个目标,“三”是依托三变改革,“四”是构建“兴桑养蚕、中蜂养殖、林下种养、特色药材”四项产业。

在这个产业规划的指引下,莲花村的产业呈现出因地制宜、多点开花的局面。截止2020年10月,全村完成密植桑园改造400余亩,年养蚕近400张;发展中蜂1500余箱,林下生态养鹅累计出栏5000余只,发展葛根、魔芋等药材种植100余亩。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02.27元,较2017年增长55.6%。目前,莲花村两委已经委托专业规划机构,着手制定乡村振兴产业规划。

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

“养蚕虽然辛苦,但是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只要人勤快,不愁挣不到钱”。在全村蚕桑产业培训会上,贫困户唐尔斌给参训群众介绍产业经验时说。

邀请安康蚕种厂专家到蚕农家中现场指导种蚕养殖,提高蚕农养殖技术和效率。

为发展养蚕,唐尔斌把自己房前屋后和隔壁邻舍的坡地都整理出来,发展了近十亩密植桑园,每年养蚕都在10张以上,还试养了3张种蚕,仅养蚕一项年收入就达到2万元以上,2019年被推荐位全县脱贫标兵。

在发展产业的探索中,莲花村两委深知,只有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群众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脱贫攻坚才有生命,乡村振兴才有希望。为了发挥群众在产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莲花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长效机制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驻村工作队牵头制定了全村产业建设奖励激励办法,村党支部利用开展新民风建设之机,大张旗鼓的宣传和奖励产业对象,对发展产业成效明显、带动力强的农户,道德评议中给予加分、金融扶持上大力扶持、实物帮扶上重点倾斜、消费扶贫上优先帮扶,“四驾马车”齐驱,树立起了鲜明的导向。

目前,全村常住人口中有劳力的贫困群众,每户至少都有一项长线产业,为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增加收入提供了有效保障。

社会帮扶助产业升级

贫困户谭明录是残疾人,儿子患大病,家中仅妻子一个劳动力。在开展结对帮扶中,他被确定为西安文理学院驻村干部的帮扶对象。根据谭明录的情况,西安文理学学院脱贫办和驻村工作队给谭明录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其妻子给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并申请了低保,西安文理学院又建立帮扶基金,持续帮扶发展力所能及的产业。在西安文理学院的帮扶下,谭明录养猪9头,种植葛根3亩,并于2020年实现脱贫。

驻村干部到农户葛根田中查看施肥量和苗子长势,保证成活率。

在用好现有帮扶政策的同时,莲花村将撬动帮扶单位的资源和力量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把村集体与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西安文理学院作为省级帮扶单位,从2016年开始,无偿给村集体提供从浙江引进的优质桑苗累计17.4万株,购买蚕种290张免费给群众发放,支持村集体发展蚕桑产业。捐赠中蜂260箱,作为莲花村村集体资产自主运营。据统计,仅2016年以来,西安文理学院直接帮扶莲花村累计70.37万元,其中产业帮扶60.1万元。真金白银的帮扶投入,换来了产业发展的蓬勃兴起,莲花村陆续完成旧桑改造400余亩,现有桑园全部改造成了密植桑园。作为县级帮扶单位的宁陕县养老经办中心,在人少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先后争取项目维修产业桥保障农户劳作出行,动员机关干部捐款扶持葛根种植,给贫困户购买仔猪、鸡苗、籽种、化肥等,在消费扶贫上做起文章,通过各种渠道促进群众产业增收,每年用在脱贫帮扶的资金都在5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