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融媒讯(记者 杜敏 杨稳 冉隆兵)近年来,宁陕县依托特色生态资源,立足秦岭腹地区位优势,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发展精细化,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让中药材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良方”。

6月13日,在金川镇老庄村白芨种植基地里,白芨花开得正艳。花丛中,锄头挥舞,分拣除土,农户们忙得热火朝天,处处洋溢着村民的喜悦。

“我们这里土地比较宽广,海拔比较适应栽白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栽有,收益比较可以,今年种下去明年,后年,外后年三年就可以收了,亩产4吨到5吨鲜白芨,除去本钱,一亩地2-3万元纯收入。”老庄村六组村民许仓喜开心地说。

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味苦、甘、涩,微寒,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是药用价值非常高的一种植物。白芨除了药用也可用于化妆品、工业制胶、食品行业以及园林观赏。

谈起老庄村白芨的发展,种植大户王丰元告诉记者,他是在湖北媳妇老家看人家种白芨,家家户户把钱挣了,所以带了一点回来,在雨淋坝做了一个试点,感觉还是有利可图的,能挣到钱。他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种植白芨,今年下半年就能卖到7万-8万。

白芨的价格相对稳定,收益较好。老庄村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白芨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

“目前有7个大户,带动30户小户,增加白芨种植面积50亩,在种植高峰期时候能带动周边贫困户四十多户增加收入”老庄村村支书阮联进表示,接下来村里会采用“大户+小户”的带动种植模式,鼓励全村种植中药材,争取下一步雨淋坝组带动周边发家致富。

与白芨一样带动金川镇群众增收的还有中药材“大户”——天麻。来到金川镇兴隆村楼房组,村民闵远友正在自家地头忙碌着培养菌丝。

“天麻是兴隆村的主导产业,全村种植面积23万窝,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2024年发展天麻产业是164户,带动当地务工200余人,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金川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朱润侠谈及本村天麻的发展,喜不自胜。

金川镇是宁陕天麻主产地,依托林下资源优势,探索创新种植技术,优选产研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万亩天麻种植基地,着力推动林下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我们金川镇兴隆村海拔1千米左右,山大林深,适合天麻种植,经历了几年的技术探索,摸索出一套仿野生天麻种植模式,品质非常好,每到九十月份全国的收购商争先上门收购。”金川镇金顺源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李吉华不仅对于种植天麻技术有独到的见解,而且也是当地种植大户,他表示2023年自己种植天麻收入达到了40万,2024年种植天麻30亩,预计产值达110万元。

近年来,金川镇狠抓农林产业发展,聚焦“天麻一猪苓”中药材产业链,依托优越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种植天麻1580亩,2023年天麻产量1410吨,产值突破2200万元。成功争取津陕协作资金推进天麻强镇项目,全镇超过1200余人从事天麻相关产业,从菌种培育到种植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加速形成。

“下一步,我镇将以‘天麻一猪苓’产业链为主线,以天麻强镇项目为抓手,增加中药材产业附加值,推动农林产业提质增效,更好促进老百姓在家门口致富增收。”金川镇镇长周子涛表示。

多种中药材的种植,让附近群众顺利增收,而在四亩地镇,该镇便充分利用镇域药材资源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中药材种植统一规划、促进规模化发展。

走进柴家关村马尾组的天华山中药材种植园区,二十多个标准化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猪苓、石菖蒲等各种中药材长势正旺。

该园区种植面积达150亩,主要功能为培育道地中药材种苗和中药材初加工,种植有猪苓、天麻、五味子等六种中药材。自2023年4月园区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露天育苗50亩。种植基地的建设,让附近的村民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我们从去年开工建设,吸纳务工人员几乎上百人,每个人每年能增收上万元。”园区负责人杨从军介绍道。

据了解,园区还将再建设育苗大棚40亩、建成中药材加工生产线一条,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将育成的中药材种苗分发给农户开展林下种植,预计每年供应0.6万亩中药材种苗,加工中药材1500吨,每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

各镇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只是全县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去年以来,全县人工栽种(管护)药材面积3.22万亩,其中猪苓0.86万亩、产量4000吨,天麻0.77万亩、产量5400吨。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8900余户,户均年增收约10000元。

该县还将采取招商引资、扶持奖励等措施,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和中药材加工生产企业,形成基地生产、企业精深加工和产品营销等为一体的完整中药产业链,真正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惠民、富民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