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记者 谭海波 靳勇 杨稳
“‘知心信箱’的‘信’越来越少了。”提及“知心信箱”,宁陕县四亩地镇四亩地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毅不太想再多说,在他看来,这个当初为“办好群众难言小事情”的探索之举正在完成“使命”,可能将逐渐“下岗”。设立“知心信箱”两年来,累计收到信件30多件,前年和去年各十几件,今年只有6件。
四亩地社区鸟瞰图
四亩地社区是四亩地镇集镇居民社区,有住户343户。随着四亩地安置社区的建成,280户1050名搬迁群众迁入,社区工作重点也转移到了安置社区的管理服务上。2021年底,四亩地社区在推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两个全覆盖”过程中发现,虽然实现了联系群众无盲区、服务群众零距离,但诸如楼道路灯坏了,居民楼上扔垃圾了,居民在夜里唱歌晚了等“群众难言小事情”办理上还有“死角”。
为此,四亩地社区党支部在组织成立安置社区业主委员会、明确楼栋长,加强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在每个楼栋各单元的一层楼梯口设置“知心信箱”,让居民通过匿名信件的方式,把“不好当面说的事和想法,说出来”。刘毅说,干部入户收集、群众会上征集、群众当面反映,“知心信箱”实际上是收集群众意见渠道的一个拓展。
“对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处理要快”刘毅介绍说,群众会上能解决的当场解决,群众反映的现场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之前,对排除小区电力故障、自来水管漏水等问题,都是由社区干部找专业人员义务处理,遇上需要花钱的社区还要想办法筹集资金,解决问题慢。“现在,采取向住户收取一部分公共服务费,由业主委员会进行管理,阳光公示,购买服务。”刘毅说,社区党支部还有支部委员在业主委员会,一方面负责联系业主委员会,一方面联系社区居民。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公共服务事项和居民个人服务主体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处置问题的速度相应也快了。
包联干部入户了解情况
“在我们社区,有啥事就找社区联户干部。”四亩地社区居民郑常会说,前些天她家的地下室水管漏水了,打电话给社区联户干部,干部很负责,很快就派人来修好了。
“群众诉求、意见建议事项:11月14日晚郑常会来电说,地下室水管漏水;群众服务事项办理:11月5日,彭忠已处理完……”在四亩地社区业主委员会主任苟玉学手里有一本“服务群众登记台账”,上面详细地记录了群众诉求的采集时间、内容、办理情况、办结时间和回访情况,并备注了是否免费。苟玉学说,这个台账既是公共服务费支出的依据,也是为了督促提高群众诉求办理速度和质量。
除通过干部服务加购买服务提高了解决居民诉求的速度和质量外,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树立社区文明新风,也是“知心信箱”的“信”大幅减少的一个原因。四亩地社区入住280户,只建设了69间柴棚。有需求的居民多,怎么分、分给谁?是个难题。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采取租赁办法,将柴棚租给有需求的居民,租赁费一部分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经费的补充,另一部分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奖励基金的来源。
四亩地社区柴棚
“新民风先进典型每季度评选一次,平时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也按照积分管理办法积分,最多的一次可以积分100分。”刘毅说,获得积分的用户除了可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兑换相应价值的日常生活用品外,年底还要召开表彰大会进行表彰。今年已经评选出新民风先进典型3人,5人因好人好事、志愿服务和受到表彰获得积分。下一步还将推行“环境卫生流动红旗”,拿到流动红旗的户也可进行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