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从“甲管”到“乙管”,调整的是管理等级,重点强化的是服务和保障。这是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和致病力减弱的特性,为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调整的。

三年来抗疫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科学的、有效的,得到了人民群众认可。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未来一段时间疫情流行的压力不小。特别需要公众“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无论是“没阳、阳了、阳过”的,都要承担起疫情防控中该履行的责任,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相关防控措施,减少流动和聚集,降低疫情流行高峰可能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

没阳的加密“防护网”。个人防护稍有放松、一有漏洞,就给了病毒偷袭之机。绷紧防疫这根弦,做到勤洗手、常通风、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同时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的,尤其是60岁以上、有基础性疾病等脆弱群体,应当尽早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筑牢自身免疫屏障。

阳了的杜绝“病毒扩散”。防疫政策调整,对于个人的健康意识、防疫意识要求更高了。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或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居家隔离者,做好健康监测、保持良好心态,衣服、毛巾、餐具等日常用品单独使用,防止家庭成员交叉感染。还要做到尽量不外出、不与外人接触,避免传染给其他人,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阳过的切勿“放飞自我”。人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体,没人能置身事外。一些感染后康复的人,身体有了抗体,就误以为可以不用防护了,可以回归疫情前的生活状态了。要知道疫情尚未结束,为了避免病情反复,阳性患者转阴后仍要对自身健康密切观察,加强健康管理和自身防护,避免其他病毒入侵,扣紧防疫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那一环。

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让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习惯。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每个人都要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孙萍)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