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融媒讯(记者 党永霖 王飞)仲夏时节,在位于秦岭腹地宁陕县城的长安河畔,时而几只朱鹮、白鹭正在悠闲地结伴觅食、嬉戏,时而梳理羽毛,粼粼的长安河水不时倒映出它们美丽的身影。但来往的行人并不会惊讶的驻足,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鸟已经和自己一样,都是这个山城的主人。

现年70多岁的钟家鑫是这座县城的原居民。据他回忆,多年前的长安河并不是现在这样,特别是流经县城的这几公里河道,经常会有白色物漂浮,东西两岸更是多处污水直排,特别是在炎热河水较少的夏季,想看到珍贵朱鹮觅食、嬉戏的美景,那真是不容易见到。

【宁陕县城居民 钟家鑫】那几年,偶尔也会看到一两只没见过的大鸟在河里捉鱼、吃虫,有时候站在石头上晒太阳,但不一会就飞走了。后来才知道那是朱鹮,还是国宝。还听说它对环境特别敏感,环境不好它不来。

朱鹮在县城长安河出现,逐渐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实施了三轮县城“五个一工程”,对县城进行绿化、美化、净化和靓化,一度被省政府评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省级卫生县城”。

【宁陕县创建办干部 吴娇】为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质量,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治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工作,逐步完善了城市污水治理、垃圾处理、植树增绿、增殖放流等以县城为中心的生态保护工作,着力构建以环境绿化为基础、平面和立体绿化相统一的城市绿化新格局。

随后又相继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获评中国天然氧吧荣誉称号等。如今,山城水更清了、山更绿了、林更密了,朱鹮、白鹭在河里相伴觅食、翩翩起舞的珍贵画面不在难得一见。现如今,朱鹮早已变成了宁陕县城的一份子。

【宁陕县城群众 马运玲】它们和我们一样嘛,都是绿都宁陕的主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一条河,一座城,各自安好。

自2007年5月31日,世界首例人工繁育的26只朱鹮在宁陕县实行异地野化放飞,李夏也就开始了对它们监测、跟踪和保护的艰辛历程,由于每天穿梭于周边几十平方公里的山谷沟壑,身上永远都是脏兮兮的。

【宁陕寨沟村村民乔卫斌】朱鹮在我们这里放飞之后,对我们种水稻损害比较大,它经常在我们才栽的稻子地里找虫子吃,我们才栽的稻子一片片踩倒了,我们就有一些抵触情绪,就去找管护站的李夏,就去找他告状、找他赔偿。甚至有时候到山上去了跑一天他汗流浃背的一身脏兮兮的,我们还有点都嫌弃他。

【宁陕朱鹮野化放飞基地管理站站长 李夏】2007年对我们的工作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怎么找到放飞的那一批26只朱鹮,我们当时经常两三天可能一只朱鹮都找不到。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整个的工作重心就是寻找它们,观察它们食物的种类、数量,包括它们野外晚上休息的地方和当地群众对它们的一个认知程度。所以当时朱鹮很迷茫,我们比朱鹮更迷茫。

经过15年的坚守,宁陕野外朱鹮种群已达300多只,种群年龄结构、雌雄比例越来越接近洋县原生的朱鹮种群状态。而李夏本人也通过15年的探索和自学,逐渐成为了朱鹮研究领域的专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还经常被邀请去交流授课。

【宁陕朱鹮野化放飞基地管理站站长 李夏】这15年来,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人工饲养朱鹮它的自然繁殖一个瓶颈。目前来看,我们现在的一些做法是很成功的。今后我们可能会更加的在人工饲养朱鹮的身上模拟出更多的一些自然的环境,改善它们的一些生存的状态,逐渐减轻工作人员对它们的一个干扰,逐渐恢复它们自然繁殖能力,整个朱鹮种群的数量就会逐渐的扩大,能够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

同时,在保护朱鹮的过程中,宁陕县探索发展出了保护朱鹮的“寨沟模式”,寨沟村的生态环境日渐向好,吸引了朱鹮在这里安家落户,朱鹮的到来带来了大量的游客,而因为全程无公害有机种植,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让群众在保护朱鹮中切实获利。

【宁陕县绿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黄兴建】表面上看是我们保护了朱鹮,实质上是朱鹮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回报,全程无公害有机种植,虽然产量有所影响,但我们的生态价值提高了,而且朱鹮也得到了保护,产品的附加值也跟着提高了。

【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村民 王显国】田我们以前自己种的话,把(人工)费用、子种肥料(除开),自己种可能(每亩)就剩二三百块钱收入。我们现在把田流转给了绿宝合作社,他们给500块钱一亩,农民还能务些工,收入增加了,还有分红。

绿水青山,让曾因生态环境恶化而濒临灭绝的朱鹮获得“新生”,朱鹮的到来,也让宁陕因朱鹮而美,漫山遍野的林下种养殖产业,在构成和谐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的一张靓丽生态“名片”,更使宁陕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宁陕县林业局局长 卢益建】我们坚持生态立县、保护优先,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建立了三长治林、三级网格管林、三项科技护林的林长体系,按照最新的国土三调数据显示,我县森林覆盖率已经位居全国第一,我们不断发展壮大林果产业,让青山绿水,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总之我们通过保护专岗让群众增加收入,通过增加补偿让群众增收,通过发展林下产业让群众致富,努力实现、践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

随着县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十五年来,野生朱鹮种群不断壮大,其数量已突破300只。人们对生态环境以及朱鹮等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朱鹮遍布在长安河畔及周边。现如今,在这座群山环绕的小城里,县城的人们已经把朱鹮当做了家人,人与朱鹮、朱鹮与城之间,和谐相处,朝夕与共,还将继续上演出一个又一个人与朱鹮、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