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融媒讯(通讯员 吴志敏)新年伊始,四亩地镇四亩地村里长沟热闹了不少。天才蒙蒙亮,该村四树坪组的村民荷着锄头、扛着铁锨往沟里走,他们自发组织,准备在年前把沟里沟外的这一段路再修宽敞一点。

2002年“6·9”洪灾之前,这些修路的村民中有不少都生活在里长沟里头;洪灾过后,他们举家搬迁,在沟口左右两岸的坪坝上重建了家园,而生产用的田地却留在了里长沟里,100多户人的用水也是从沟里引下来,流进他们的新居。

十几年过去,这一段小路,连起了他们的生活和生产,也连起了新旧的家园。去年以来,四亩地村遭遇了五次强降雨天气,这条小路又有多处损毁,村民与他们田地里的瓜豆果蔬,精心侍弄的枣皮再次分隔开来,生活与生产又一次被打断。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后,这条路又成了他们心头的隐忧。

起头修路的,是杜吉仁。村里的老少,也都没犹豫,纷纷“掺伙”进来,劳力好的一个没少,老少妇幼也都是能帮一把地没半点含糊。

“本来都是我们个人的事,路修好了,推个车,拖一捆柴下来,都方便,好日子等不来、也要不来,党的政策好,我们自己也要勤快。”四树坪组长陈盛平说道。

村民不等不靠,自发修路的事迹,四亩地村联村领导马亮看在眼里。他召集村两委,一起赶到里长沟,看着村民在冬寒低温里,挥动着镰刀,高举着锄头,干的热火朝天,心头别有一番滋味。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排好工期,解决困难,就在现场召开了一次特别的群众会。乡亲们为了自己的幸福路,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都想为这条饱含情意的路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在群众会上,一个好消息悄然而至。原来,该村第一书记知道村民自发修路后,早早思忖筹划,多方联系后,解决了租赁挖掘机的善款问题。3000元的现金可能谈不上“重磅”或“巨额”,却引得村民拍手叫好,因为它恰如其时地出现,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这一回,第一书记又想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扶着洋镐的李德林说。

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既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也要求干部用心、用情帮扶,但更加离不开村民的“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格底色,是数千年历史中淬炼、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四亩地村自发修路的事迹,也正是这一伟大时代精神的具体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