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实现了托养,她享福,我们也放心”。宁陕县江口回族镇冷水沟村王中臣说。

王中臣母亲陈西秀为多重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媳妇在家照料,全家生活就靠他在外务工挣钱。2020年4月将其母亲在江口镇敬老院托养后,媳妇干零工补贴家用,王中臣在外务工,家庭生活有了保障。

针对农村低收入特困群体的脱贫成效巩固问题,宁陕县积极探索,通过开展低偿托养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这部分群众生活照料护理缺失难题,也减轻了托养服务对象的家庭负担,真真实现了“托养一个人、幸福一群人”,让他们与全县群众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一个难题

“多亏了江口敬老院的帮忙,让我的老母亲有个落脚的地方,解决了我的困难,这下我可以安心去挣钱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说起母亲孟财凤现在的情况,金川镇黄金村村民段升华满怀感激之情地说道。

段升华的母亲孟财凤58岁,家里就他和母亲两个人,生活来源主要靠段升华外出务工维持。孟财凤因年幼时发烧,导致精神不正常,无表达能力,经鉴定属于一级残疾。由于孟财凤有子女,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母亲的情况需要时刻身边有人照顾,让段升华陷入了两难之地。

经过调查,在宁陕县,像孟财凤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他们大多为失能半失能人口,属于不符合特困供养政策的重残对象和独居老人,虽有法定赡养人但法定赡养人或不具备供养条件,或因子女外出务工或婚嫁他乡有心无力难以履行供养照护义务,生活得不到保障;同时这类家庭也因为要照料这些特困人员而陷入“顾家挣钱不能兼顾”的两难境地。

受制于现行政策规定和家庭经济条件,像孟财凤这类人面临集中供养“不合规进不去”、社会化养老“收费高养不起”的 “夹缝层”困境,一日三餐不正常、三病两痛缺照料、衣着卫生状况差、日常安全无保障。这类人员的家庭更因这一人全家受拖累影响,子女也不能安心创业就业,想发展产业更是心有余力不足,对于刚刚走出贫困的家庭来说如履薄冰,严重影响了家庭经济状况,存在极大的返贫致贫风险隐患,阻碍了全面奔向小康步伐,更是全县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硬骨头”。

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在全面做好农村低保对象与特困供养对象兜底保障的基础上,率先落实民政部等五部委关于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低偿集中托养服务,着力解决这部分群众生活照料护理缺失的难题。

一个方案

为了能让特困对象都能住得起、养得好,宁陕县依托全县“一中心六区域”敬老院,探索建立保成本、非盈利的“政府补助+民政救急+个人负担”低偿托养模式。根据被托养人员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标衡量为全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三个级别;送养家庭划分为低保户和低收入户两种类型,分级分类确定托养服务收费标准,明确基本生活费比照特困供养对象标准收取,护理费低保户减免50%,床位费低保户免交。按此标准,低保失能老人在抵扣养老保险、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助等政策性补助后,让普通家庭完全能够承担自付费用水平。

该县优先从贫困家庭特别是托养对象家属中聘用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护理员,动员身体好的托养对象协助护理失能半失能人员,或担任院内卫生保洁、安全引导等公益性岗位,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我们规范托养标准,建立“户申请、村申报、镇组织、县审核”程序,严把托养服务对象“入口关”;规范收费标准。以民政部门会同发改物价部门测算的托养成本为基数,低标准确定托养费用,今年继续坚持托养收费不提高,服务标准不降低。”县民政局副局长周红艳告诉记者。

一个“家园”

“我们在这里过得好,她们护理服务很周到,衣服有人洗,每天有人煮饭,比在家里好得多,你们不用操心了。”这是今年新入住县中心第二敬老院杨成举打电话给女儿时说的话。

宁陕县通过优化管理服务,让每名托养人员都能住得好、过得好。该县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敬老院实现集中供暖。民政局健全服务机制,实行敬老院院长法人制、人员聘任制、工资差别制、责任追究制和末位淘汰制综合管理,坚持工资浮动与护理服务考核结果挂钩差异化发放。细化了托养服务工作标准,设定一日三餐菜谱食谱,护养人员与托养对象共同就餐。制定院民公约,发动“院民评院民”,引导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和不良习俗整改。动员身体好、能劳动的供养托养对象在敬老院周边开辟小菜园、小养殖场,培训引导他们掌握十字绣、竹编等手工制作技能。让和顺、和美、和睦的大家庭氛围温暖这些特困群体人员,共同创造向善的舒心生活。

“我们每天都有菜谱食谱,护养人员与托养对象同锅就餐。房间按照“七无”标准进行规范,老人以“十要十不要”进行约束,实行24小时亲情照护,给托养人员创造了一个舒心的家园。”县第二中心敬老院护理人员杨万春告诉记者。

此外,敬老院建有生态墓地,被托养的老人去世后根据亲属意愿或由敬老院代办丧事,使之生前有保障、临终有关怀、逝后有尊严。

目前,宁陕县累计托养98人,为95个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解放了51名劳动力创业就业牵绊影响,巩固了托养对象的脱贫成效,提升了托养群体的幸福指数。(通讯员 姜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