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这道佳肴,作为汉族人,自己并不是很自信,但论出生成长在特色回族镇甚至回族村,我却很自豪很有成就感来炫耀下当地这一当地特色民族饮食。 
    
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与回族乡亲的不解之缘,自学说话起就同时具备汉族方言,回族方言,并随语境相互转换自如的能力。很多人都因我深谙回族方言而误会了我的民族属性,甚至给大家调侃我、让我嫁给回族人留下数不尽的谈资。掌握了回族话,也吃惯了牛肉犏碗全席。这个习惯的过程确实难以忘怀。因侧重点缘故,此篇略记,因为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味道,值得称道!
    
说道之前,必须先澄清一点,作为普通吃众一员,我只是谈谈我所见所闻,所知所品的牛肉犏碗席。

    牛肉犏碗席,被当地大伙儿成缩小解释为“席”(此处不包括汉民席),是回族传统美食,往往出现在大事场合,如婚丧嫁娶,如圣纪开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家宴请客也不鲜见。这个就餐内容不仅是回族的饮食风俗,也是伊斯兰教的待客之道。民族芥蒂,我理解不了那么深,我只知道,牛肉犏碗席很可口,很有特色。迫不及待来盘点这席面!
   
全席共10个碗,五道菜,分别是四个大品碗,四个小瓷碗,外加两碗汤。我形容不出到底是什么样子,总之双双对对、对称摆放。整奇圆润,看着都让人不禁食欲倍增。分别来罗列下美味吧!中间四碗两道菜,也是该席的主要,即硬菜。分别是两品碗红犏和白犏对称而坐。红犏是白萝卜块儿垫底,上面片片牛肉纹理清晰地将碗面铺的严严的,属二汤菜,即有汤有菜的一碗。些许点儿葱花或香菜似画龙点睛之笔,装饰的这道菜色香俱佳,那味儿?吃一片肉,酥软,不膻不腻,香醇可口,再配一块萝卜,入口欲化,汲取了牛肉的香浓,滋补养生佳品。再喝口浓汤,准确说是熬制几个小时甚至过夜的高汤,啧啧,不忍放下,索性多舀些泡米饭,绝对另一种风味,无以言喻。在说道白犏,顾名思义,豆腐条整齐排列铺碗面,碗垫底的与红犏相同。这豆腐条可是选用农家自磨豆腐,再精心在油锅轻微煎至二面黄,在大厨熟练的拿捏分寸下,豆腐才呈现出金黄色,但外脆里嫩,豪不掩盖豆腐原香,反而有嚼头有品劲儿。连挑食的小孩也忍不住诱惑来拈片豆腐条尝鲜。说完四大碗。再来看围席的四个“拐”,哈哈,这个方言不敢篡改,一改怕串味儿。四个“拐”是小炒,也是两道菜四碗对称而居。常见的是两碗包包菜丝、粉条炒羊杂或牛杂,两碗海带丝木耳炒鸡块,也是二汤菜。相对红犏白犏,小炒似乎更随意些,灵活选择,都是时令蔬菜烩制。吃了肉,必须素。这些爽口小炒太及时,最后再配两碗地道的丸子汤,也让丰盛的牛肉全席更完整更合理。主食米饭不说了,说道这里,我终于按捺不住,要推出我一直钟情的“油香”啦!这也是主食之一。看似普通油饼,但决不是普通的好吃。金黄的油香老远就散发一缕我每次吃每次都形容不了的香味。在回族相亲丧葬场合,席面上每个宾客一个,吃或不吃,都得咬一个缺口,这是规矩。从小都习惯吃凉油香,因为又韧又香,特别有嚼劲儿。也梦想妈妈能炸出这个味儿,可缕缕失落,因为妈妈炸的只能叫油饼,她做不出回民阿姨的油香。且不说油香意义非凡,单凭味道,二者真有差别。我钟情于油香,就像我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源远流长!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裕,牛肉犏碗席经少数民族文化的洗礼,在民族饮食习惯中盛装打扮,华丽蜕变,高端大气地登台各种场合。值得称道的是,白犏升级啦!用鸡蛋皮子或鸡蛋饺子替代了豆腐犏碗,豆腐和鸡蛋碰撞的美味可不光是满足味蕾,更是发扬了当地探索地方特色美食的精神。正所谓,食材换代,味儿更正更浓,少数民族的传统就溶在肉香味儿中,永不会淡去。换了食材,却丢不掉民族根民族情民族魂!每吃到这席,这美味,都不禁为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人情点赞!
   
说道这里,如果你还没有一点好奇心来一品这回族牛肉犏碗席,那我承认这篇文章是一败笔。但我决不服输的是,无论我呈现给了读者的是回族同胞一种风俗,一种信仰,还是一种情怀?我想我们都应该怀着尊重敬畏的心去慢慢走近这个民族,并试着用包容的心来习惯自始不接纳的,那个民族独有的精粹的东西。

回到吃货的世界,我不可能详述这个回民席的烹调全程,因为我也不精通,就算精通我也不会泄露,因为那属于回族固有的。你或者我,可以酣畅淋漓的品尝,但首先得学会尊重。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礼仪,甚至劳动成果。

故而,不赘述,诚邀您来江口回族镇一品牛肉犏碗席。吃道,享用道,感受回汉民族团结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