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融媒讯(记者 王飞)位于秦岭中段南麓腹地的宁陕县,享有“秦岭之心”之称,县域内面积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达92.8%,位于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更是如此。海棠园村呈现出“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特征,以前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面对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受限的现实问题,海棠园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通过发展年轻党员、加强党支部建设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乡村振兴,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多亏了他们,不然我们这田就只能荒在这了。”家住海棠园村的王芳红满脸感激说道。

王芳红口中的“他们”指的就是海棠园村的村干部们,因为老伴儿患有疾病行动不便,儿子便常年在家照顾,加之王芳红自己年龄较大且患过脑溢血,每年插秧时身体会非常难受,常常是干一会歇一会,所以决定放弃家里的几亩水田,任由其撂荒。

时任海棠园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华文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上门与王芳红沟通,组织党员帮助王芳红插秧,并给王芳红的儿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当时我突发脑溢血时,是村委会组织起村上的党员们前来帮忙,把我送进了医院。过年时村干部还会给我送来米面油等慰问品。”王芳红告诉记者“那时我就感觉到这些党员是真心真意为我们村民服务的。”

同时李华文还通过协调,让王芳红和党员肖成波负责的海棠园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大米订单回收协议,因此今年收获的稻米可以通过合作社来卖掉,减少了王芳红的生产风险。

而32岁的肖成波海棠园村党支部发展的年轻党员之一,在肖成波看来:“自己既然身为一个党员,肯定要比其他人多一份责任和担当,要带领村村民增收致富,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除了传统的水稻种植产业,天麻、蜂蜜、林麝等特色产业分布在海棠园村的山林间,在王芳红家附近就有10个大棚,专门用来生产香菇。到了香菇的播袋、采收等时节,附近村民通过在园区务工等方式也能增加一份收入。

林麝的养殖看似轻松,实际上需要注意的事情却有很多,村民毕级双就是附近养殖林麝的好手,换水、喂料、打扫圈舍,这些他自己一个人就能做完,现在他在海棠园村的林麝养殖场务工,一个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毕级双感觉非常的满意:“平时有什么困难找村党支部,他们给我解决,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可有盼头多了。”

“这个林麝标准化养殖区是流转闲置土地建成的。村民们在这里务工得薪金、土地流转得租金,年底还可参与分红。村党支部引导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00万元,按10%的比例来给大家进行分红。”李华文告诉记者,目前村中共有300多只林麝,产的麝香品质高,销路很好。

近年来海棠园村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实施支部破难题、党员‘立’精神、能人‘建平台”的做法,有效实现支部引领下的供需精准对接。通过支部牵线搭桥,在村经济实体和贫困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造血式的帮带致富桥梁,实现了党建落地生根、贫困摘帽拔根,2020年海棠园村农民年均纯收入达到13000余元。

2017年起,在海棠园村党支部的引领下,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种植养殖园区相继成立,150余名村民可以就近增收。全村现已种植水稻100余亩,天麻等中药材6万余窝,养蜂1000余箱,养殖林麝300余只。

“2019年海棠园村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在未来的乡村振兴进程中,海棠园村党支部要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依托现有农林山水资源,开展插秧节、蜂蜜节等活动,逐渐实现从传统农业到乡村旅游业的转型,让乡村更兴旺,大家的生活更有盼头。”李华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