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长兵)“以前在老家放牛放羊、种地,现在在毛绒玩具厂上班了,虽然刚来不久,通过自己努力,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交谈中从江口镇竹山村搬迁到新庄安置社区的贫困群众万桂兰格外高兴。

      家住竹山村新铺组的万桂兰,家有5口人,大儿子魏青山在西安务工,小儿子魏青云在江口中学上三年级,父亲魏荣福现年82岁,照顾老人和二儿子是万桂兰和丈夫魏正华的大事。今年3月通过镇政府举办的用工企业招聘对接会,万桂兰成为了毛绒玩具厂的一名工人,100平方米的搬迁房就在工厂隔壁,上下班就几步路,在家门口既能有班上,又能照顾上家,这让她一家人对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更有信心。
       年初以来,江口镇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抓好陕西欧西克电子有限公司、宁陕通宁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复工复产,通过制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方案,为企业免费配发防疫物资,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月初陕西欧西可和宁陕通宁工艺品有限公司全部复工,像万桂兰这样的97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上了班。

       3月4日,江口镇江河村把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培训暨现场会开进了宁陕伊丰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引导大家边参观边介绍说,西门塔尔优良肉牛,特优点是骨架大,出肉率高,肉质好,3个月大的牛仔就能长到400斤。在宁陕伊丰养殖合作社的带动下,江河村的贫困群众彭书忠从2019年10月开始在村内的养牛合作社务工,主要是喂牛、清扫圈舍,活不重,每月能收入4000元。
       长期以来,该镇紧紧围绕“十百千”工程,培育壮大合兴牧业、佳慧养猪、裕民养牛、伊丰养牛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金丰农林、惠农药材种植、益农盛源农业技术3个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冷水沟猕猴桃、竹山林下产业、江河核桃、兴盛林下魔芋4个种植园区,在培育壮大园区的同时,通过务工、代养、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截止目前实现园区(合作社)带动务工500余人次,召开技术培训会14场次,培训1280人次。
       4月20日,和往常一样,吃完早饭后江河村的生态护林员万富明换上全新的“行头”—红马甲、小红帽和胸片,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今天他和另外两名护林员巡查路线是江口集镇安置社区至蔡家垭子,覆盖20余平方公里,当前主要是开展树木病虫害排查、森林防火知识宣传、环保知识宣传,协助村上开展环境整治,然后到村委会集合,这样的工作已经是一种常态。
       “都是些手上的活,划分的有区域,认真把社区打扫的干干净净自己住着也舒心。”正在打扫卫生的马须秀说。
从竹山村花屋组搬迁到新庄安置社区的马顺秀,从3月份开始有了新的身份—社区保洁员,见到她本人时小红帽、红马甲、醒目的胸牌让人眼前一亮。丈夫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儿子在江苏务工,马须秀说,有了公益性岗位,不仅有事做,还能增加收入。
       年初以来,江口回族镇坚持“盯短板、稳就业、促增收”的原则,采取公开选聘的方式,通过落实社区保洁、社区服务管理、疫情防控等公益岗,建立健全了生态护林员、护河员、生态网格员等公益性岗位的管理考核机制,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的作用,全镇224名贫困人口和万富明一样通过公益岗位有了稳定的收入。
      “有了小菜园以后不用掏钱买菜吃,自己种的菜吃起来舒心。”搬迁群众储召平高兴的说。
同样是从竹山村搬迁到新庄安置社区的王明霞,勤劳致富,前几年在西安务工,去年开始,父亲身体不太好需要照顾,为了把日子过好,她在社区开办起了馒头铺增加家庭收入。
      “早晨4点就得起床,蒸馒头,送馒头,每天能卖100多个馒头,收入40多块钱,虽然辛苦,但很充实。”王明霞说。
在新庄安置社区入口处,机器轰鸣,复工的场面繁忙,新庄安置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基础开挖,不久的将来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融社区管理中心、超市、物业管理、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将建成。
       据了解,为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标,今年以来江口镇努力抓好社区工厂复工复产,增强经营主体带贫益贫能力,增设和落实公益性岗位稳步就业。同时,强加强了4个搬迁安置社区的服务管理,围绕“小菜园、小养殖、小客服、小修理、小超市”建设,持续推进搬迁后续帮扶力度,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了楼上住房子、楼下挣票子、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