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栗主任给我们来信了。
3月14日,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活动室内春意盎然、热气腾腾,全村群众围坐在一起,学习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给海棠园村党支部和乡亲们的来信。去年2月27至28日,栗战书专程到宁陕调研扶贫工作,并在海棠园村村民方宗华的院坝召开了座谈会。来信让县镇村干部和群众精神备受鼓舞,纷纷表示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同步够格奔小康。天渐渐黑了,海棠园的村民们仍不愿离去,拿着信传阅着,奔走相告“主任给我们来信啦!”
故事二:一针一线总关情。
故事二:一针一线总关情。
11月9日,中办机关党委群团工作部主任、中办机关工会主席赵如发,中直管理局机关工会主席夏薇薇一行冒着严寒,带着中办机关干部手工编织的毛衣等物品,不远千里从北京来到宁陕县金川镇开展捐赠活动,为小川、黄金小学的学生们捐赠手毛衣、围巾、帽子等手工编织品,让贫困学生们在寒冬之中感受到中办的温暖。这是继去年之后,再次为宁陕县贫困孩子捐赠衣物。此次活动捐赠的手工编织品都是中办机关干部利用休息时间编织的,一针一线凝结着中办机关干部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对山区孩子成长的关爱之情。
故事三:山里汉子娶贤妻让父母盲哥过好日子。
故事三:山里汉子娶贤妻让父母盲哥过好日子。
四亩地镇四亩地村薛从华是村里的贫困户,父母常年患病,还要照顾患有肾病的盲人哥哥。在外人看来艰难的日子,薛从华却从不抱怨。45岁的薛从华和25岁的妻子黄世琴靠政府的贴息贷款买来4头母猪,还发展了养蜂、猪苓等其他产业。当大家问起黄世琴为啥要嫁给比自己大很多的丈夫时,她总是笑着说就看中了这个人,“他诚实,对我好,家庭责任心强。我们得把这个家搞好,让父母以及大哥和我们一起都能过上好日子。你不搞好,别人看了都会笑话。”
故事四:卖光光和他的扶贫号。
故事四:卖光光和他的扶贫号。
“农村土大蒜,8元一斤,谁要请联系我,我们包挂的农户”。这是宁陕县筒车湾镇桅杆坝村“第一书记”贾安金2016年7月26日发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到今年11月,贾安金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做“微商”一共为桅杆坝村售出蜂蜜700余斤、野生猕猴桃1500余斤、土鸡蛋2000余个、土鸡50只、腊肉300余斤、菜油300斤、农产品400余斤,累计销售额5.7万元。现在的贾安金多了一个外号“卖光光”。他有一辆小轿车,平时用来从村上运送货物到县城或邮寄点,被人亲切地称为“扶贫号”。
故事五:有信心就有未来。
故事五:有信心就有未来。
45岁的张秀斌家住宁陕县金川镇小川村,母亲78岁,妻子张国霞常年有病在身,儿子张尧在江口中学上学,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还欠下了3万元的外债,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他的肩上。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张秀斌对生活始终充满了信心,从来没有失去过对未来的希望,在镇村的帮扶下,张秀斌通过养鸡、养猪、种植天麻、板栗和上山采摘黄丝菌、牛肝菌等当年收入超过4万元,不但还清了妻子看病借的债,而且生活水平有了提升,脱贫致富不再是梦了。
故事六:陈永明流浪20年回家创新业。
故事六:陈永明流浪20年回家创新业。
22年前,心怀绝望的陈永明卖掉了家中的房子,开始了长达20年的打工生涯,在各类工地上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流浪汉”。 现在,他已经年过半百,加之车祸造成的残疾,再也干不了重活。陈永明叶落归根回到了海棠园村,镇村干部主动找到他,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将他列为全村127个贫困户中的一员。为他发放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陈永明自己建起了羊棚,购买了饲料,过起了每天定时定点放羊的“羊倌”生活。去年他卖了17只羊,赚了一万多元钱。“今年我打算再卖30只,算下来应该能挣2万元,今后生活应该没问题了。”养羊让陈永明致富的信心大增。
故事七:携手扶贫的警察父子兵。
故事七:携手扶贫的警察父子兵。
宁陕县公安局派驻广货街镇元潭村的脱贫攻坚“父子兵”:父亲、再有3年退休的老民警顾朝顺和儿子、皇冠派出所副所长、元潭村第一书记顾侃。在顾朝顺驻村的第一天,顾侃带着父亲来到贫困户储成仟、安明奎、安庆军家。父子俩看住房、问产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朴实的语言,平和的身影,他们与村民的感情和距离很快被拉近。经过多次接触,贫困户安庆军由衷地说:“这父子俩能行!” 有人问顾朝顺,一个当过局领导的人,马上就退休了,为啥还这样拼?顾朝顺笑呵呵地说:“因为我们父子俩都是共产党员!脱贫攻坚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故事八:盲人篾匠杨继学。
故事八:盲人篾匠杨继学。
今年78岁的杨继学,是宁陕县金川镇黄金村人,自幼双目失明的他,50多年来一直靠自己的感觉与双手,在家编织竹篮、背篓等篾具。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杨继学也成了闻名乡里的篾匠,他编的竹器模样漂亮、件件精致,加上他的竹器售价便宜,往往供不应求。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杨继学更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做有“等靠要”思想的懒汉。杨继学说,“虽然我的眼睛看不到,但在我的世界里却有阳光,只要有勤劳的双手,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几十年的生活里,他编织了无数个竹篮,逐渐地活出了希望,活出了自信。
故事九:身残志坚雷东明。
故事九:身残志坚雷东明。
宁陕县广货街镇元潭村贫困户雷东明一出生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不能直立行走,只能靠双手握着两个凳子支撑身子往前挪,幼年又失去父亲,右眼近乎失明,他始终用自己顽强的意志撑起一个家,积极学习文化知识、香菇种植技术。虽身体残疾,但是家里有什么重活粗活他总抢着干,有什么致富门路他总不遗余力去尝试,与命运抗争之心从未改变……2016年,在政策指引激励下,他种植香菇9000袋,由于懂技术、勤劳作,当年仅香菇一项就增收近2万元,再加上自己在邻县香菇种植技术指导收入和漂流公司打零工收入,当年收入超过4万元。尝到甜头的他开始扩大种植规模,现已发展到1.7万袋。现在,年近50岁的雷东明还身兼三份工作,忙碌成为他的“新标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钱袋子也慢慢鼓起来,集镇扶贫搬迁安置房的问题也解决了,贫困正离他越来越远。
故事十:带着孩子去扶贫。
故事十:带着孩子去扶贫。
5月14日一大早,又是一个周末,筒车湾镇副镇长章玉婷的老公在另外一个贫困村当第一书记,不巧母亲生病了,她只能自己带着儿子去村里开展入户走访。“张大叔,今年准备干些啥,我们有啥能帮你的,快说说”、“老谭,你对这次第二榜公示名单还有啥意见不?”临近中午,她还在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儿子已经在怀中睡着了。随着全面打响的脱贫攻坚战,她和老公积极响应党和组织的号召投身到脱贫攻坚战役中,常年吃住在镇上、村上。油坊坪村是全县贫困村之一,从最初的贫困对象认定入户核实,到后续产业发展帮扶、住房条件改善等,她都全程参与。如今,哪家几口人,在干啥、什么产业、房子咋样她都能随口说出。而提及家人章玉婷却眼泛泪花:“儿子从出生到现在都是母亲独自带着,平时自己很少回家,心内亏欠母亲的真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