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小英 王帅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的宏伟蓝图。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陕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理论武装、壮大主流舆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凝心铸魂 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全方位抓实理论学习,推动学思践悟——
陕西省委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举办读书班,开展“沿着总书记足迹看变化悟思想”实践研学,推行省委主题教育读书班“白天一篇一篇悟、晚上一个一个议”等有效做法,示范带动全省各级举办读书班。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集中培训、组织专题学习、定期交流研讨,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坚定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和研讨交流15次,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实施办法》,推出《新时代课堂》《理论宣讲面对面》等融媒产品,引导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学,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用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感悟真理力量,为“大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营造了浓厚氛围。
为满足读者的学习需求,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在各大书城设置了展示销售专架。
在西安市雁塔区的新华书店·西电1931,专架前阅读和询问的读者络绎不绝。“我们要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汲取不懈奋斗的源泉动力。”党员刘浩说。
陕西各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干劲十足,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全覆盖开展宣传宣讲,推动入脑入心——
陕西组织开展重大主题宣讲创新工程、基层宣讲示范点建设工程、群众宣讲品牌提升工程、基层宣讲人才培育工程“四大工程”,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万余场,受众1000余万人次。
“习语润秦”“延安故事会”等宣讲品牌越叫越响,“新思想润铜川”“聚力建设幸福安康”等宣讲活动深入人心,省市县“学习强国”宣传矩阵传播效应持续增强……
201人受聘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第一批)。全省80多个县(市、区)组织“土专家”“田秀才”“乡贤榜样”等人员,成立“草根”理论宣讲队伍。
2023年12月4日,在洋县谢村镇范坝村,一场“孝美故事会”宣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乡村振兴、惠民便民政策宣讲,都是我们关注的,对我们来说非常有用。”村民田保武说。
从社区到乡村,从机关到车间,从学校到军营,一场场宣讲活动浸润心田,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全领域深化研究阐释,推动走深走实——
一年来,陕西充分发挥理论平台支撑保障作用,坚持高站位、宽思路、实举措,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端智库、社科基金等平台作用,组织社科理论界深入研究“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好用好《习近平著作选读》等理论读物。2023年7月5日召开的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现场推进会,深入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深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
研究成果不断拓展深化。在中央“三报一刊”和学习时报刊发理论文章17篇,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65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聚焦前沿的理论研究、润物无声的理论阐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一系列新举措、新成效,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守正创新 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壮大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使命在肩,责任重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陕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持续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主题宣传凝聚强大正能量——
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三个年”活动,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等中心工作,统筹开展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和权威信息发布。
在全省各级媒体开设“强信心 稳预期 助增长”专栏、专题,充分展示各地各单位在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中取得的新成就。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相约丝博会——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实践”……一系列主题采访活动,激发了各地勇立潮头、追赶超越的信心决心。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篇篇深入的报道,一段段精彩的视频,展现出三秦大地的发展新貌,记录着三秦儿女的奋进步伐。
对外传播讲好精彩陕西故事——
2023年5月,古城西安迎来一场历史与未来交融的盛会——中国—中亚峰会。其间,陕西组织引导中外媒体记者开展立体式采访报道,共刊发各类稿件1.5万篇,传播量超过7.04亿次,展现了“中国气派、陕西风采”。
2023年12月10日,陕西国际传播中心在西安成立。这一具有陕西特色的对外传播平台,将整合陕西对外传播资源,进一步提高陕西国际传播能力。
举办“大美中国·多彩丝路——2023丝路嘉年华暨丝路春晚”、“2023丝绸之路万里行·共赢之路”大型跨国全媒体采访直播、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活动,让更多人认识陕西、爱上陕西。
陕西与中阿卫视合办的电视栏目《视听中国·陕西时间》,在22个阿拉伯国家电视台每周固定播出;与中亚五国共建“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搭建多语种“丝路考古网”,不断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在更多更大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丝路故事、陕西故事。
筑牢网上网下同心圆——
2023年7月召开的陕西省市级媒体深度融合现场推进会强调,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推进媒体纵向联通,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这一年,陕西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进市级媒体改革发展,深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目前,“爱+地名”系列APP实现所有县区全覆盖,全省“一朵云”“一张网”全媒体传播体系基本形成。2023年,全省6件作品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
面对网络这个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陕西通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提升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和技能,更好服务群众。重点整治“自媒体”乱象问题,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蓬勃生长。
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正能量更充盈、主旋律更响亮。网络空间汇聚起向上向善力量。
价值引领 文明新风浸润三秦大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文明培育浸润人心、文明实践深化拓展、文明创建态势良好……回首2023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以文化人、培根铸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让文明新风浸润三秦大地。
让英雄故事广为传颂——
没有与生俱来的无畏,只有挺身而出的勇敢。
“延安精神滋养着我们。参观革命旧址,诵读誓词、重温队史,已成为宝塔站雷打不动的入队第一课。”这是延安市宝塔区宝塔消防救援站消防员的共识。
2023年11月,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宝塔消防救援站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他们,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英雄。他们的故事,被广为传颂。
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各地切实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外课堂、融入社会实践、融入社会民生,在全社会树立鲜明价值导向。
让身边榜样可学可做——
2023年12月24日,西安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服务队采购的御寒物资发往甘肃地震灾区。志愿服务队队长、全国道德模范陈若星说:“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就像一道道光,志愿者照亮着角角落落,传递着大爱无疆的暖意。
随着“厚德陕西”建设的不断深化,各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广泛开展,举行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实践活动3万余场次。
常向阳、周旭阳、李凌志、张延刚、田根全、张林、李小虎……一个个中国好人榜上的陕西人,用执着坚守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
全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人,扶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举办红色文化进校园示范活动,开展“进企业强思政助发展”走访调研活动,设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54个。
让文明家园美丽和谐——
推进乡村振兴,共建文明家园。
秋日的留坝县,青山、碧水、红叶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在玉皇庙镇的携程度假农庄·留坝秦岭1号联营店,村民田爱丽介绍:“现在一个月在家里就能挣2000多元,旺季的时候能挣6000多元。”
为了让群众充分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玉皇庙镇依托秦岭生态禀赋、地域文化特色和本地闲置房源等,打造特色民宿集群,走好乡村振兴路。
陕西充分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陕西大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吹遍广袤田野。
“文明实践看陕西”活动,构建文明实践“十百千万”创评体系……陕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正一步步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
截至目前,陕西共有全国文明单位278个、文明村镇125个,省级文明单位1371个,近2.1万个市县级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共建。
开展陕西省家庭亲子阅读活动、陕西省第四届家庭文化节、“万条家训进万家——寻找‘传家宝’三秦好家训征集活动”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陕西省第四届家庭文化节、三秦好家训征集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家更有凝聚力。“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每一次评选,都是群众在表达“家和万事兴”的生活态度。
从黄土高原到秦巴山区,一次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明实践,让精神文明的花朵愈发灿烂。
繁荣发展 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一年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坚持以文铸魂、以文传脉、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立标,加快建设更具引领力、感召力、供给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强省……”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文化强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用更优精品激发精神力量——
一本好书可以开启新的人生,一部好剧给人带来精神食粮。
“陕北娃高加林努力学习新知识,努力奋斗,在时代浪潮中谱写了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故事。”2023年,电视、网络平台热播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激励着许多年轻的创业人。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陕西的鲜明特色,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这一年,陕西深入实施文艺精品战略,话剧《路遥》等5部作品入选文旅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并进京展演,《树上有个好地方》等6部作品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拨浪鼓咚咚响》等3部作品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
文学、音乐、戏剧、曲艺、杂技等各文艺门类多部作品、多位艺术家分获国家级和专业领域大奖。
文化资源优势明显。电影产量和质量稳居西部首位和全国第一方阵,实现票房收入13.95亿元。
用更多活动满足文化需求——
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利民。
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群众性文化活动8300余场,“陕北民歌音乐会”全国巡演取得良好反响;
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4万场次,2420万人次观影;
围绕“书香中国·悦读三秦”主题,开展8000多项阅读活动,线上线下吸引3000余万人次参与;
……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为群众生活增添了乐趣。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44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用,陕西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
用更实举措赓续传承文脉——
2023年4月25日,来自21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150位代表会聚西安,出席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本次大会正式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正式启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揭牌,发布《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为保护人类文明精华作出新贡献。
陕西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富集。一年来,全省不断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延安革命文物国家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完成,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加速推进,为赓续传承历史文脉、赋能文明发展作出新贡献。
用更新手段推动文旅融合——
辉煌厚重的历史文化、秀美壮丽的山川景色……为陕西这片热土增添了无限魅力,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
从“盛唐密盒”“不倒翁小姐姐”等沉浸式互动体验,到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一大批“文化陕西”品牌;从70余台展示城市形象的旅游演艺,到不断兴起的文旅新业态……陕西文旅市场火爆出圈。
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成立秦创原(文旅产业)创新促进中心,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融合发展;
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制定《关于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工作方案》;
印发《全省高质量文旅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建成“四个一批”项目库;
优化推进8个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着力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举办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与2023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签约29个重点文旅项目,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赋能。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明如潮,浩荡弦歌。
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陕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意气风发、昂首前行,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陕西力量。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