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融媒讯(记者 冉隆兵 杜敏 实习记者 许永鹏)近年来,宁陕县立足自然资源优越、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推动传统林业逐步向绿色生态高效林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效益好、后劲足的绿色发展新路。 12月20日,跟随护林员的脚步,记者来到了筒车湾镇许家城村的小坪子湾,看到了他们工作日常。 护林员们顺着林间,边走边查,认真记录下每天的巡查情况,用手机拍照并登录“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生态护林员巡护APP进行“打卡”,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筒车湾镇共有24.8万亩林地,平时有80名生态护林员进行管护,能够保证每月到各自管辖区巡护22天以上,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破坏森林资源等事件,更好地保护我镇自然生态环境,为发展林业产业提供坚实保障。”筒车湾镇干部何海琳说。 把生态底子做厚实,对于宁陕县来说,既是着眼于当前,也是为未来发展储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林业资源,才能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在四亩地镇严家坪村桃园梁农林产业园区林麝养殖区,一排排标准化养殖圈舍映入眼帘,200多只林麝正在等待饲养员的集体“投喂”。 “我就住在这跟前的,在这上班,平时就和林麝打交道,打草料、洗萝卜,一个月工资三千多,一年能挣三四万块钱,对这份工作还满意,离家也近,把家也照顾了”,工人徐多琴说。 据了解,该园区有标准化林麝养殖圈舍500间,林麝半散养区20000余平方米,种植林麝饲料林300余亩,现存栏林麝200余只。 由于林麝分泌的麝香是名贵中药材,也是一种高级香料,其市场前景好,价格高,素有“软黄金”之称。但林麝对生存的自然环境极为挑剔,而宁陕县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宁陕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是林麝的原产区,发展林麝产业,不仅是保护林麝这种濒危物种,同时,也为中药提供了珍贵的药材。另外,我们产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通过林麝产业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准备把这个产业再继续做大做强”,园区总经理邓庚表示。 点绿成金,因林而兴、因林而富,林下养殖业兴起的同时,林下种植业也让当地的群众尝到了无尽的甜头。 12月18日,筒车湾镇七里村滚子山上的天麻种植园区,在麻农们挥舞的锄头下,一个个埋藏在地里的“金疙瘩”破土而出,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近年来,随着七里村天麻好口碑的不断传播,从事天麻种植业的农户已增长至15户。今年,全村天麻产量预计可达5万余斤,收入约60万元,带动50余人致富增收。 “我们还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了板栗五百余亩,猪苓二十亩,还有家家户户都种有枣皮树。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天麻、猪苓的种植面积,提高产品的质量,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七里村驻村第一书记曾发松告诉记者。 与天麻同为名贵药材的猪苓,也在宁陕广袤的林间“肆意生长”。来到城关镇寨沟村,种植大户唐志华正在山上挖猪苓。“树林以我们现在站的地方为中心,四面应该有二十多亩,当时种的时候光种子都有八千多斤,有两年的,有三年的,从目前的长势来看,这三年之内,猪苓挖五六万斤应该没有问题,以今年的价钱来说,能卖一百多万”,说到这,唐志华的脸上早已笑开了花。 林麝、中蜂、天麻、猪苓……都只是宁陕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宁陕县立足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推进5万亩“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完成700万元林业碳汇收储交易。发展核桃、板栗37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8.1万亩、林菌1100万袋,中蜂养殖3.5万箱、林麝1000只,5个林产品被认证为国家地标产品,建成核桃、板栗多条林果产品加工线。被命名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生态产业案例入选全国《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同时,该县依托林下产业基地,拓展森林景观利用,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发展生态旅游业,招商引资28家企业、开发生态旅游项目38个,建成一批知名景区和精品民宿。今年以来,全县旅游接待人数25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5亿元,入选2023年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森林康旅年接待量突破380万人次,实现林业综合产值16.7亿元。 绿水青山间,一个个林业产业园、一片片经济林以及一批批精品景区和民宿的悄然兴起,为宁陕县做足林业大文章,端稳生态“金饭碗”注入了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