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通讯员 杨宁 贾玉梅)一张旧床,一个有些发黄的布衣柜,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一间十余平米的狭窄房屋,这就是宁陕县城关镇月河村第一书记唐喆的“家”。尽管村上离旬阳坝中心只有12公里路程,但是他还是放弃了中心舒服优越的生活环境,毅然而然的搬到了条件简陋的村委会院子里,为的是离群众距离更近点,为他们办事会更方便。
“小名片”连出真感情
“生活有什么困难请您告诉我,发展经济有什么想法请您告诉我,脱贫致富有建议请您告诉我”,为了尽快融入到群众中,他到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掏腰包印发了“干群心连心,脱贫奔小康”的名片,把自己的照片和联系电话一并印在了上面,挨家挨户的走访入户。
正是这一张小小的便民名片,很多群众才认识了这个操着外地口音年轻的第一书记。帮困难群众带生活用品、调节邻里矛盾、劝返辍学学生,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只要他的手机一响,不管白天晚上,只要群众有需求,他保准第一时间到场。
今年暑假,他把在临潼当老师的爱人接到村里,给村里的留守儿童上英语课和辅导暑假作业。在今年月河村的土坯房改造中,在他的努力下,历经三个半月,月河村58户群众住上了“新房”,超额完成了土坯房改造任务。
兴产业助农脱贫致富
月河村坐落在平和梁和月河梁之间,共计171户507人,其中贫困户就有90户220人。月河村的产业小,成不了规模,他深知,只有走产业发展的路子,才能让群众富起来。
他担任第一书记之后,认真分析研究村情,月河村自然环境较好,一直有养蜂的传统,但都是“小打小闹”,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养蜂取蜜,他多次上门鼓励困难群众坚定致富信心,由于部分群众缺乏资金,他主动帮困难群众联系脱贫贷款,置办蜂箱,38户贫困户在他的鼓励下养起了蜂蜜,预计产蜂量2000余斤。
唐喆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家住月河村麻布坡的向振前,发展产业一直不积极,没有信心,唐喆就三番五次的上门鼓励他养蜂致富,终于,在唐喆的“软磨硬泡下”,向振前养了28箱蜂,靠着这28箱蜂,向振前的生活明显比以前好了。
找销路朋友圈做生意
眼看群众的蜂蜜成了,怎样把蜂蜜变成钱,这可难倒很多贫困户。看着整天愁卖的蜂农们,作为第一书记的唐喆心里更不是滋味,思前想后,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帮贫困户卖蜂蜜。于是,他挨家挨户的收集贫困户产的蜂蜜,在网上统一购买了透明的包装瓶,并为月河梁蜂蜜统一制作了标签,在自己的朋友圈做起了蜂蜜“生意”。
起初,收蜜并不顺利,好多贫困户是第一次养蜂,在摇蜜时,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蜂蜜有沉淀物,产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唐喆翻阅大量资料,多次上门指导贫困户养蜂取蜜,从而提高了蜂蜜质量和产量。
按照市场价格,他当场就把“现钱”给了贫困户,让贫困户不用再为卖蜂蜜而发愁。而他自己,贴着油钱开着车整天奔走在村上和县上的快递公司之间,一个来回就是一百多里山路。他还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把蜂蜜送到西安二环以内的顾客家。为这事,在临潼当老师的爱人和他闹了不少“矛盾”,本就和爱人两地分居的他,只能利用周末好好陪下妻子和5岁的女儿,自打帮贫困户卖起了蜂蜜,陪家人的时间就更少了,对于家人,他满是愧疚。
月河村的杨青勇割了30斤蜂蜜,他按40元每斤的价钱收,当场就给杨青勇了1200元,“我们都是农民,就只靠着这些蜂蜜养家糊口了,我再也不用为卖蜂蜜发愁了”,提起唐书记帮自己卖蜂蜜的事情,月河村杨青勇心里满满的都是感激。目前,他已经帮贫困户卖了100多斤蜂蜜,还有一百多斤的订单,他正在努力的让更多人知道、了解、品尝月河梁的蜂蜜。“下一步,他想要注册“月河梁”土蜂蜜商标,鼓励更多的人养蜂,将月河的蜂蜜卖到更大的市场,让困难群众彻底过上好日子”。
如今,提起唐书记,更多的人是赞美,正是凭借着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贫困群众脱贫的使命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他,在今年的7月,他还被宁陕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本文链接: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6-11/16/content_14260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