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18日上午,备受瞩目的党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开幕,宁陕广大干部群众怀着喜悦的心情,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收听收看了开幕会盛况,并迅速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为了便于大家学习交流,宁陕新闻网、宁陕宣传微信公众号开设“十九大精神大家谈”栏目,欢迎踊跃投稿。今天,刊出宁陕县政府党组成员、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扶贫开发局局长黄国庆的文章。
学习十九大 共铸小康梦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年来我国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总书记豪情满怀的讲,未来五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宁陕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近年来按照“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富民”的思路,坚定不移的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实现了从“木头经济”、“石头经济”到生态经济的转型。经历了80年代大规模开发式扶贫、90年代八七脱贫攻坚以及十多年来的扶贫开发,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自然条件较差的中高山区,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十二五”以来,在中央办公厅和省、市的重视和关怀下,全县累计减贫1.6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8个百分点,但脱贫任务仍十分艰巨。通过贫困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全县仍有贫困人口4476户、11146人,贫困发生率为18.72%。其中:一般贫困户2400户、7509人;低保贫困户922户、2347人;五保贫困户1154户、1290人。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脱真贫、真脱贫,要的是真干、实干、会干、干好。在具体工作中,宁陕县将按照“一年见效、两年攻坚、三年冲刺、四年摘帽、五年巩固、六年小康”的思路,落实“八个一批”,推进分类施策。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途径,以全域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为主导,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完善产业链条,把贫困群众纳入产业链条脱贫致富。始终把安全住房作为脱贫的关键,采取集中搬迁、分散安置、交钥匙工程、就地改造等方式,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制定搬迁户“一户一法、一人一策”增收方案,实现“稳得住,能致富”。认真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建立“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贫困家庭子女辍学,实现从学前到大学困难资助全覆盖。坚持按照“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劳务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就业政策扶持强化脱贫保障”的思路,变“输血”为“造血”,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坚持探索实践“3+2+1”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和落实健康扶贫“五重保障”机制,开展“天使健康扶贫”行动,实施贫困人口看病就医“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力推进“两线合一”和“两院合一”,建设托养中心集中供养失能五保老人,分散五保老人按照“三同四一”的要求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通过发展林业生态特色产业、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加强森林保护和培育,实现贫困群众增收。
全县2016年退出701户2297人;计划2017年退出4个村,脱贫2004人;2018年退出27个村,脱贫4000人;2019年退出9个村,脱贫5142人,实现整县摘帽;2020年巩固提升,确保同步迈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