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华文(右)在五保户家中走访。  
 
记者 方敬尧文/图
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有“秦岭之心”的美誉。县域内地形以山地为主,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更是如此,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以前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面对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受限的问题,海棠园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通过发展年轻党员、加强党支部建设等方式推动乡村振兴,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加强组织建设  
争当乡村振兴“领头雁”  
5月21日,小满,天气炎热。正在电商服务站内分拣快递的文治荣额头上渗出些许汗水。他身旁的货架上放满了包装好的蜂蜜、腊肉、木耳等宁陕特色农副产品。
“我从小就生活在海棠园村,这些产品大多是从海棠园村村民家中收来的。大家把东西卖给我,我经过包装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及时帮乡亲们解决山货不好卖的难题,让大家增加收入。”文治荣说,电商服务站开在筒车湾镇的街道上,方便大家寄收快递。
文治荣以前在广东务工,考虑到父母年龄大了需要照顾,自己也想为海棠园村的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就回来开了这个电商服务站。“我今年36岁,在2018年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是预备党员。”文治荣说。
海棠园村党支部发展的年轻党员不止文治荣一人。32岁的肖成波是海棠园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5年开始,合作社就和农户签订大米订单回收协议,为村民提供种子和有机肥,高于市场价回收大米。
“身为党员,就要比其他人多一份责任和担当,要当好村民增收致富路上的领路人,带领大家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肖成波告诉记者,种植水稻能让海棠园村的300多户村民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左右。
海棠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华文认为,要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工作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学习的同时继续推动党支部班子为民务实,努力把海棠园村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李华文说。
目前,海棠园村共有51名党员。其中,有4名党员带头成立合作社,15名党员结合本村情况带头发展特色产业,更多村民依托产业和村中合作社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
“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并发展更多年轻党员,让党员带头干、干部争着干、群众抢着干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在海棠园村蔚然成风。”李华文说。
发展特色产业  
乡村兴旺有盼头  
5月22日,海棠园村村民王芳红戴着草帽,去稻田里观察秧苗生长情况。不久后,这些秧苗就会被移栽到一片更大的稻田里。
以前插秧时,王芳红总会犯难。由于自己年龄较大且患过脑出血,插秧时会时常不舒服,需要干一会歇一会。“现在,一到插秧时,村里的党员就会来帮我。”王芳红说,“过年时村干部还给我送来米面油等慰问品,我感到村上这些党员是真心真意为我们村民服务的。”
看到秧苗长势良好,王芳红心里有了底,他已经与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大米订单回收协议,生产风险减小了很多。
除了传统的水稻种植产业,海棠园村的山林间还分布着天麻、蜂蜜、林麝等特色产业。林麝标准化养殖区就是毕级双务工的地方。
“我每天定点上下班,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毕级双说,平时有什么困难汇报给村党支部后大多能得到解决,现在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这个林麝标准化养殖区是流转村中的闲置土地建成的。村民们在这里务工得薪金、土地流转得租金,年底还可参与分红。村党支部引导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00万元,按10%的比例给大家进行分红。”李华文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共有300多只林麝,所产麝香品质高,销路不存在问题。
近年来,海棠园村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实施支部破难题、党员“立精神”、能人“建平台”的做法,有效实现党支部引领下的供需精准对接。2017年起,在海棠园村党支部的引领下,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种植养殖园区相继成立,150余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全村现已种植水稻100余亩,种植天麻等中药材6万余窝,养蜂1000余箱。
“2019年海棠园村已整村脱贫,2020年村民年均纯收入达到1.3万余元。未来,海棠园村党支部将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依托现有农林山水资源,开展插秧节、蜂蜜节等活动,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到乡村旅游业的转型,让乡村更兴旺,让大家的生活更有盼头。”李华文说。
来源丨陕西日报